善以美食養生的蕭薔大方與“品委”和選手們聊起自己的美食故事,回憶起自己“舌尖上的回憶”。蕭薔與美食養生頗有淵源。早在幾年前她撰寫的  《蕭薔的美人主義》中,就曾和粉絲分享了不少養生心得和美容食譜。 
 
蕭薔是一名素食主義者,“我是從1992年開始吃素,雖然以前喜歡燒一桌菜請朋友來家里吃,但現在因為吃素,很少有朋友有這樣的同好,不過我自己還滿自得其樂的。”蕭薔最拿手的是意大利面,“我們家小花園種了各種香草,而我的一個小小訣竅是放海鹽,這樣面會更有彈性”。 
 
在家中,蕭薔也會為家人下廚,她說,“去年端午節,我和母親合作,從早到晚,包了一整天粽子分送親友,那是我第一次包粽子,形狀不算好看,不過味道不錯。今年春節,為了父母的健康著想,我可能會準備一道山藥炒百合吧。”而來大陸拍戲時,蕭薔也會向母親請教臺灣特色菜的做法,在劇組里自制解饞。 
 
說起素食的理念,蕭薔笑問記者可有10分鐘時間聽她細細道來,“大地的一切供養著我們,我們要取得1公斤的牛肉,可能需要相應的8公斤的谷物飼料,很浪費糧食,同時動物的排泄會造成空氣污染。最后也是最要緊的,我希望眾生能夠和平相處,雖然我不知道這個相處之道是如何的,但是我知道,吃飽的選擇有很多”。 
 
蕭薔不僅自己注重養生,身為孝女的她,還常常帶家人到餐廳吃素,更會和母親分享美食和制作方法。
 
孟庭葦多年虔心學佛,還出了一張佛教音樂專輯《阿彌陀佛》。孟庭葦說:“生活愈簡單、愈樸素,反而愈快樂。”而她的朋友都說:“她除了沒剃度,根本就是一個出家人。”
 
孟庭葦曾介紹說她開始學佛是為了挽救一只小狗。其實孟庭葦小時候對佛法一無所知,只知道到廟里頭要很恭敬地禮拜,要上香,上了香,菩薩會保佑,好像是一種交換似的。而真正開始接觸它是在1994年,當時她一個人在臺北生活,父母還有親人都在臺中,她身邊最親的就是她養的那只狗,他們感情很深。然而風云變幻,也就在那一年這只狗生病了,非常嚴重,住進了動物醫院,孟庭葦第一次感受到生離死別,她顯得不知所措。有個朋友告訴她,“那你發個愿好了,你發愿吃素,拜托菩薩,請他救救你的小狗。”然后他就抱著這樣的心理發了原。但是,狗還是沒有救回來。她很痛苦,真的第一次嘗到生命的無常。 
 
后來那個朋友又告訴她說,“如果說你希望小狗不要去輪回當畜牲,那你就堅持吃素,你放了很多生命之后,這樣的功德可以令它輪回在我們的人道,你們還有緣分再見面。”她覺得朋友所說很有道理,于是開始吃素。吃素對孟庭葦來說也是一種修行,其實她特別喜歡吃雞肉、魚肉,甚至不吃就難受,吃素的第一個月她很努力的和口腹之欲作著斗志。每每欲望襲來她便開始看大量的放生、吃素的書籍,發現里面講到輪回,講到不殺生的慈悲心,真的是潛移默化,她的思想改變了,真的再也吃不了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