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麼是ISO14000環境管理體體系?
為制定、實施、實現、評審、和保持環境方針所需要的組織結構、計劃活動、職責、慣例、程序、過程和資源的環境管理標準。
《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產生
ISO14000的產生主要來自于兩方面的壓力:
1.環境法規和社會相關方的壓力。由于環境法規日臻完善,法規實施日益加強,社會相關方的環境要求日漸嚴格,企業不得不考慮為了避免或減少環境污染所帶來的經濟損失而尋求某種有效的環境管理工具。
2.市場競爭的壓力。由于環保組織和消費者及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關注,人們對產品及生產過程中環境因素的影響日益看重,在市場上形成了這樣的情況,即環境影響好的產品競爭性強,環境影響差的產品在市場上難以銷售,以致出現“綠色貿易壁壘”(產品因不良影響不能進入某市場)。企業從競爭的需要出發,不得不尋求有效的進行環境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它既是一種環境管理的工具,具有環境法規、制度和環境技術標準所起不到的作用;又是一種競爭手段,以“清潔生產”、“綠色產品”和“管理體系”去贏得市場。
英國是最早制定環境管理標準的國家,于1992年發布了7759:1992《環境管理體系規范》。
1993年6月歐共體通過了《關于工業企業自愿參加環境管理和環境審核聯合體系規定》并定于1995年4月實施。
1978年德國興起“生態標志”,它既是對企業環境行為的一種確認,也是引導消費的一種手段。20世紀80年代,加拿大、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芬蘭、法國、挪威、瑞士等國相繼實行本國的“環境標志”
客觀上形成了國際貿易中的一種技術壁壘。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看到這一問題于1993年正式成立了ISO/TC207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
歐共體極力主張將歐洲的標準全盤轉化為ISO國際標準,但遭到了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的堅決反對。
因為10年前,ISO/TC176在研制ISO9000標準時美國認為自己的質量管理很科學,而日本認為TQC是全世界最好的質量管理辦法,在這種情況下ISO9000基本采納了英國BS5750,誰知幾年后全世界形成了ISO9000潮流,美國到歐洲市場上銷售產品要申請認證,歐洲的采購商購買日本產品也要其出示ISO9000證書,逼的日本不得不突擊申請,這種沉痛的教訓使美國、日本格外重視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最終各國達成協議共同作出制定工作。
于1996年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正式發布。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中國加入WTO以后,中國的企業無論從保護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還是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都應該把建立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大事來做。
《三》.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會給企業帶來哪些效益?
實施環境管理體系能獲得顯著的競爭優勢,獲得具體的經濟效益,以便向相關方尤其是股東證明良好的環境管理對于組織的重要價值,確保將資源投向最能取得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A. 提高企業形象和市場份額
B. 改進成本控制
C. 降低材料和能源消耗
D. 減少責任事件的發生
E. 降低投保費用
F. 滿足投資者準則,拓展資金來源
G. 使顧客相信存在對可驗證的環境管理的承諾
H. 滿足供方認證準則
I. 便于獲得許可和授權
J. 改善行業與政府之間的關系
K. 保持良好的公共和社區關系
L. 促進發展并共享解決環境問題的方法
M. 證實具備合理的審慎
《四》.如何建立環境管理體系(EMS)?
建立EMS的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一. 準備階段,內容包括:
初始環境評審
EMS培訓
EMS正式啟動
二. EMS設計階段,其內容包括:
環境因素識別和評價
EMS方案設定
環境方針批準
環境目標和指標批準
EMS手冊和程序文件批準
三. 實施階段(試運行)其內容包括:
第一次EMS內審
第一次EMS管理評審
四. 審核階段,其內容包括:
EMS模擬審核(咨詢公司)
EMS認證審核(認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