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認證流程
e)及時撤掉無效或已廢止的文件,或可以確保不誤用;f)適當標注存留或歸檔的已廢止文件,以防誤用。 
7.8.1當發現有任何不符合實驗室所制定的安全管理體系的要求時,實驗室管理層應按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不限于):a)將解決問題的責任落實到個人;b)明確規定應采取的措施;c)只要發現很有可能造成感染事件或其他損害,立即終止實驗室活動并報告;d)立即評估危害并采取應急措施;e)分析產生不符合項的原因和影響范圍,只要適用,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f)進行新的風險評估;g)采取糾正措施并驗證有效;h)明確規定恢復工作的授權人及責任;i)記錄每一不符合項及其處理的過程并形成文件; 
7.9.2實驗室管理層應將因糾正措施所致的管理體系的任何改變文件化并實施。 
7.9.3實驗室管理層應負責監督和檢查所采取糾正措施的效果,以確保這些措施已有效解決了識別出的問題。 
7.10.2預防措施程序應包括對預防措施的評價,以確保其有效性。 
7.11持續改進7.11.1實驗室管理層應定期系統地評審管理體系,以識別所有潛在的不符合項來源、識別對管理體系或技術的改進機會。適用時,應及時改進識別出的需改進之處,應制定改進方案,文件化、實施并監督。
7.11.2實驗室管理層應設置可以系統地監測、評價實驗室活動風險的客觀指標。7.11.3如果采取措施,實驗室管理層還應通過重點評審或審核相關范圍的方式評價其效果。 
7.11.4需要時,實驗室管理層應及時將因改進措施所致的管理體系的任何改變文件化并實施。7.11.5實驗室管理層應有機制保證所有員工積極參加改進活動,并提供相關的教育和培訓機會。 
7.12內部審核7.12.1應根據安全管理體系的規定對所有管理要素和技術要素定期進行內部審核,以證實管理體系的運作持續符合要求。 
7.12.2應由安全負責人負責策劃、組織并實施審核。7.12.3應明確內部審核程序并文件化,應包括審核范圍、頻次、方法及所需的文件。如果發現不足或改進機會,應采取適當的措施,并在約定的時間內完成。 
7.12.4正常情況下,應按不大于12個月的周期對管理體系的每個要素進行內部審核。7.12.5員工不應審核自己的工作。 
7.12.6應將內部審核的結果提交實驗室管理層評審。7.13管理評審7.13.1實驗室管理層應對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及其全部活動進行評審,包括設施設備的狀態、人員狀態、實驗室相關的活動、變更、事件、事故等。7.13.2需要時,管理評審應考慮以下內容(不限于):a)前次管理評審輸出的落實情況;b)所采取糾正措施的狀態和所需的預防措施;c)管理或監督人員的報告;d)近期內部審核的結果;e)安全檢查報告;f)適用時,外部機構的評價報告;g)任何變化、變更情況的報告;h)設施設備的狀態報告;i)管理職責的落實情況;
j)人員狀態、培訓、能力評估報告;k)員工健康狀況報告;l)不符合項、事件、事故及其調查報告;m)實驗室工作報告;n)風險評估報告;o)持續改進情況報告;p)對服務供應商的評價報告;q)國際、國家和地方相關規定和技術標準的更新與維持情況;r)安全管理方針及目標;s)管理體系的更新與維持;t)安全計劃的落實情況、年度安全計劃及所需資源。7.13.3只要可行,應以客觀方式監測和評價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適用性和有效性。 
7.13.4應記錄管理評審的發現及提出的措施,應將評審發現和作為評審輸出的決定列入含目的、目標和措施的工作計劃中,并告知實驗室人員。實驗室管理層應確保所提出的措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7.13.5正常情況下,應按不大于12個月的周期進行管理評審。 
7.14實驗室人員管理7.14.1必要時,實驗室負責人應指定若干適當的人員承擔實驗室安全相關的管理職責。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應:a)具備專業教育背景;b)熟悉國家相關政策、法規、標準;c)熟悉所負責的工作,有相關的工作經歷或專業培訓;d)熟悉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e)定期參加相關的培訓或繼續教育。7.14.2實驗室或其所在機構應有明確的人事政策和安排,并可供所有員工查閱。 
7.14.3應對所有崗位提供職責說明,包括人員的責任和任務,教育、培訓和專業資格要求,應提供給相應崗位的每位員工。7.14.4應有足夠的人力資源承擔實驗室所提供服務范圍內的工作以及承擔管理體系涉及的工作
以下內容是行業相關標準的節選,內容與標題沒有直接的相關性,只是為了利于搜索引擎的收錄,具體CNAS/CMA實驗室認證辦理流程、辦理費用、辦理要求,歡迎來電咨詢,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