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9月05日訊 據臺州海關統計,今年1-7月臺州出口船舶35艘(不含娛樂和運動快艇、劃艇等),比去年同期增長2.9%,價值2.9億美元,下降16.7%。
香港地區、新加坡、歐盟、大洋洲是主要出口市場。1-7月,臺州對香港地區出口船舶0.91億美元,增長18%;對新加坡出口船舶0.74億美元,下降10.6%;對歐盟出口船舶0.59億美元,下降16.1%;對大洋洲出口船舶0.54億美元,增長92.4%。四者合計占臺州船舶出口總值96.9%。
出口以散貨船為主。1-7月,臺州出口散貨船2.1億美元,增長15.1%,占臺州船舶出口總值的74%,比去年同期增長20.5個百分點;而且,臺州船舶出口種類更加多樣化,如出口“其他非機動貨運船舶及客貨兼運船舶”12艘,總價近48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無此類船舶出口。
兩大因素制約船舶出口
全球航運市場持續低迷。一方面,全球航運干散貨運費持續走低。8月9日,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下跌7點,至1257點。在連續18日下跌后,該指數8月初已跌至近三個月最低位,今年以來該指數已下跌超過25%。另一方面,全球船舶訂單持續走低。1-7月份,全球新接訂單為4302萬載重噸,同比回落47%,全球航運市場持續低迷,抑制了我市船舶出口增長。
新造船舶價格低位運行。今年以來,國際船價一直處于底部盤旋。7月底,海岬型船和巴拿馬型船價格分別為5200萬美元和3150萬美元,分別較去年底的5700美元、3450萬美元,下滑了8.8%和8.7%。新造船舶價格偏低導致造船企業毛利率降低,影響了企業的接單積極性,導致了臺州船舶出口增長緩慢。
深受“資金”和“匯率”的困擾
貨幣緊縮加大船企生存壓力。造船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且船舶產品建造周期長,建造過程需要大量資金。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船價大幅下跌,國外企業棄單量不斷增加,我市船企早已在承受著巨大的資金壓力。此外,新船合同的預付款比例也在大幅降低,從40%下降至10%左右,且交船前后進度款的支付比例前少后多,使企業生產資金更捉襟見肘。而今年以來,央行貨幣政策趨緊,直接推動了民間融資成本的攀升,融資成本的大幅增加,加大了我市造船企業的生存壓力。
造船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人民幣匯率持續攀升對于制造周期較長的船舶行業來說利潤損失巨大,且嚴重削弱了臺州船舶產品的價格競爭優勢。近年來,造船業主要原材料——鋼材的價格不斷上升,也壓縮了行業利潤。6月末,中國鋼鐵工業協會CSPI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134.40點,同比上升了18.99點,升幅為16.45%。此外,船舶行業勞動力成本費用支出呈逐月上升趨勢,大幅侵占企業利潤空間。
國際船市新變化,呼喚臺州船企革新
國際造船新規頻出,造船標準不斷提高。近年來,目標型新船建造標準(GBS)、二氧化碳排放標準、《船舶專用海水壓載艙保護涂層性能標準》(PSPC)等一系列新規則、新規范的出臺,對臺州造船企業在生產成本及生產周期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時下,國際海事組織IMO正在制定新船能效設計指數(EEDI),可能將在2013年生效,屆時必將對船舶設計標準和水平以及船機配合都提出更高要求,臺州現有的船舶設計水平將面臨考驗。
船市需求結構出現變化,船企承接新船訂單難度增大。今年以來,船舶市場需求出現結構性變化,集裝箱船成交量持續上升,其中大型、超大型集裝箱船的訂造量增長更為迅猛。來源:臺州日報
而近年來,我市船舶工業的發展過度依靠產能擴張,存在結構性能力過剩、產業集中度低等問題,尤其是產品結構仍以技術要求不高、低附加值的散貨船為主,集裝箱船、化學品船、油船、工程船等仍屬于新型產品,大型LNG船、超大型集裝箱船、海洋工程裝備領域技術優勢嚴重不足,使得我市船舶企業承接新船訂單難度加大。
來源:臺州日報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