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5月19日
信息來源:
奮斗者的行動指南 基本法與華為核心價值觀
在討論了任正非建設華為企業文化的思路和方法之后,我們不妨回過頭來,重新觀察、審視華為的企業文化理念。
談到華為企業文化理念,人們第一個想到的是《華為基本法》。這是華為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醞釀數年后推出的文化綱領。《華為基本法》之所以廣為人知,是因為它的推出,具有某種品牌營銷的特點。華為在香港回歸之際,用“基本法”命名自身的文化綱領,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新聞價值,加之“基本法”一詞所散發的權威意味,“香港回歸”所包含的民族主義精神,更是強化了《華為基本法》的內涵和華為的形象。
實際上,這種命名方式并不是華為所新創,熟悉現代歷史的讀者可能知道,上世紀60年代,毛澤東曾經把鞍鋼“兩參一改三結合”(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工人群眾、領導干部和技術員三結合)的管理制度稱之為“鞍鋼憲法”。效仿這類命名的,還有諸如《華僑城憲章》等文本。
“鞍鋼憲法”是產生于大躍進時代的工業管理文本,它最大的特點是用“政治中心主義”取代“技術中心主義”,并且具有強烈的“群體奮斗”色彩,這與華為所崇尚的文化理念是一致的。參與《華為基本法》編寫的吳春波專門寫作了《由“鞍鋼憲法”所想到的》一文,表示“鞍鋼憲法”中諸多做法,都值得華為學習和借鑒,他認為,“造就‘銷售員+工程師’和‘工程師+銷售員’隊伍”就是“兩參”的現代版本。
正如《華為基本法》命名中所具有的權威形象和民族意識一樣,“基本法”的內容也充塞了各類遠大的目標、崇高的情感,以及令行禁止的指示。比如,“基本法”提出了華為的遠景“成為世界級領先企業”,有指出“愛祖國、愛人民、愛事業和愛生活是我們凝聚力的源泉”,同時給自身業務范圍畫了一條絕對的紅線:“永不進入信息服務業”。《華為基本法》雖然廣為人知,也是當時華為企業文化運動中的重要事件,但卻是一個書生氣十足的文本,盡管文筆流暢,情感張力十足,但是內容龐雜,不便記誦,也就不利于企業文化教育和思想統一,加之它含義太多、涉及范圍太廣,絆手絆腳,還會讓員工在公司經營方向發生變化時產生誤解。另外十分重要的就是,越來越國際化的華為,如果核心文化中的民族主義情緒太重,勢必影響海外客戶對公司的信任,并且不利于團結外籍員工。因此,華為需要一個新的企業文化文本,這個文本應該更加簡單凝練,便于教育和傳播;外延更廣,便于解釋;去政治化,在商言商。因此,華為在2005年左右出臺了新的企業文化釋義,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六大核心價值觀:成就客戶、艱苦奮斗、自我批判、開放創新、團隊合作、至誠守信。
在很多人看來,華為的這六個核心價值觀并無新意,其中成就客戶、團隊合作、至誠守信乃至開放創新,不過企業經營中的一般性常識,而艱苦奮斗和自我批判,也是企業創業及處理人際關系所時需要運用和尊崇的。這種看法并沒有錯,但是,當你看到華為是如何從思想和行動上去推行這些價值觀時,就自然會發現,這些樸素的常識是如何帶領華為成為一家卓越的公司的,并且會知道,這些觀念的落實同樣打造了一個頗具獨特性的華為。
文章摘抄于:《華為哲學概論 》作者:樓河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