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50畝,山地60畝,村民117戶、380人,如此不起眼的小山村,靠山不“吃”山,卻走出十幾個資產上千萬元的企業家。是什么讓這個小山村迸出如此大的能量?隨記者蹲點珠岙鎮大馬山村一探——
帶出來的“老板村”
10月26日早晨,大馬山村。
一下車,迎面而來的微涼空氣格外清新。眼前是一排排舊房子,木質的結構,石砌的矮墻,彎曲狹窄的小路只能供一人通過,這就是一個十足的破舊小山村。而山下,卻是一排排整齊的新民居,一家家繁忙的企業。整潔大氣,充滿現代化氣息。 如此巨大差異,讓人一時無法將這兩者聯系起來,但這里正寫滿了一個小村“親帶親、鄰幫鄰”全民創業的艱苦歷程。 “逼出”創業路
“這個村地理位置不錯,空氣、風景等都很好,是居住的好地方,只是村里很窮。”大馬山村的駐村干部施紅芳介紹道,很窮,這就是最初大馬山村給人的印象。
“山上村自然是窮的,在之前一窮二白的時候,村里年輕人都窮怕了,到處想出路。”村委會主任陳澤鄭說,由于窮,周邊村一提到“大馬山”三個字,就會直搖頭。窮苦的山區生活,把一批想做點事情的年輕人逼到了一起。 只有走出去,才會有新生活。于是,年輕人都打定主意,下山。“我19歲就開始上門給人修農具,小到鐮刀,大到割稻機,只要會修,就都攬過來。也經常天沒亮就出門,晚上九點還在外面跑,有一頓沒一頓地過,為的就是賺錢。”陳澤鄭平淡地述說著以前的苦日子。而在外奔波的遠不止他一人,有的村民在工廠做工,有的跑業務,還有的開車,不勝枚舉。 做小工能賺大錢嗎?顯然不能。頭腦靈活的年輕人開始思考著其他門路。此時,天臺生膠加工如火如荼,自己做生意,自己辦廠子。一批批人說干就干。“陳分運、陳澤寬、陳鳳妹、陳澤祥、陳澤勤都是第一撥開橡膠廠的人,而另一撥選擇了開模具。”陳澤鄭向記者羅列了一大串人名,在他眼中,這些人都是好樣的,敢闖敢拼。 首批走出大馬山村創辦企業的陳分運表示,1987年,他毅然丟掉了自己在原山岙鄉社辦鉚釘廠技術員的“飯碗”,選擇了自主創業。現在,該村80%的農戶都有自己經營的產業。 “我那廠算不得產業,比不上其他人。最初,我心想,其他人都能辦好,為什么我不行?本著一股不服輸的勁,我也開始小打小鬧,探探水的深淺。”陳澤鄭謙虛道。和陳澤鄭有著相同想法的人都紛紛下山尋求致富之路。創業大部隊也應運而生。 互助一家親
“下山自己干,光有思路,光有激情都不行,還需有個幫襯的人,在自己身邊提點提點,那會少走很多彎路,少些煩心的難題。”陳澤鄭說,這批下海的探索者就成了后來的創業大部隊的堅強后盾。
“想當初,我依靠自己在鉚釘廠十二年的工作經驗,好不容易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步站穩了腳跟。多年的商海經歷,我深知沒人領隊的艱辛。”先富起來的陳分運說,最先下山的人都沒忘記大馬山村,只要村民找到他們,他們都會盡全力帶上一把,或安排工作,或傾囊傳授成功經驗,或提供資金援助,甚至還為做相同產品的村民提供技術支持。 都說商場如戰場,為自己的同行支招,這不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嗎?陳分運說:“親不親,自家人。都是大馬山村人,同一個老祖宗,也都為了同一個夢想和心愿,互幫互助都是應該的。” 大馬山村黨支部書記陳天海印證了陳分運的話:“第一批先下來創業的陳分運、陳澤良等人帶動了第二批人開始創業。第一批創業成功的人給第二批創業的人技術、資金等各方面支持,而第二批也幫助著第三批,如此接力,就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如今,走出大山的大馬山村民們大多過上了穩定的生活,可他們之間的聯系并沒有因此而變得疏遠。陳澤鄭說他開辦橡膠廠時,由于啟動資金有限,周轉過程中出現困難,曾向陳分運調來資金救急,這份情他一直都記著。 鴻泰液壓機械廠老板陳考運說,在外面打拼的時候,大家都保持聯系,有困難的相互之間只要說一聲,另一方都會給予全力支持和幫助。 “親幫親,鄰幫鄰,這個小山村的老板都是這么幫帶出來的,如此齊心著實少見。不然,一個小小山村,哪能有那么多的大老板。”駐村干部葉海清說。 致富不忘村
平日里,大家都忙于各自的事業,但忙歸忙,只要村里有需要幫忙的,在外的大馬山人都會義不容辭地伸出援手。
“村民富了,老百姓兜里都有錢了,我們村干部自然高興。可是村里沒有集體經濟,不好辦事,但是又不能不辦,在外的企業老板們都了解我們村干部的苦處,所以只要我們上門,他們都會給予支持。”陳澤鄭說。 村支書陳天海告訴記者,不管是辦公益活動,還是困難戶需要幫忙,這批企業家們都會第一時間拿出資金支助,為村集體做貢獻。“這塊碑上所刻的就是村里道路建設時,企業家們的捐資情況,有些上萬元,有些上千元。無論大錢小錢都是他們對村里的一片心,村里老百姓都明白。”陳天海如是說。 看著破敗不堪的村容村貌,陳天海無限感慨,無論如何都要讓大馬山村的舊貌徹底換新顏。“這不只是我的想法,也不只是村兩委干部的想法,這是所有大馬山村人心里藏著的共同的夢想。因為這是大馬山人的根。” 陳天海告訴記者,這一屆的村兩委都希望進行新村改造,讓大馬山村以全新的面貌示人。目前,村干部們已經多次和鎮城建辦等部門進行了溝通,但是,具體細節還需要深入討論。“村里的地理位置好,空氣清新,有些企業家提出了要建成小型別墅群,這是個好主意,但是,與此同時將面臨數目非常巨大的啟動資金問題,還需要慎重考慮。”陳天海略一停頓,繼續堅定地說道,“但是,我們建設村莊的決心不會變。” |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