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yè)或許是世界上最迷人,也最兇險的行業(yè)。
如何向投資者公布利潤同比下滑98%的業(yè)績而不至引發(fā)混亂?思捷環(huán)球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范德施必須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2011 年9月15日,香港,一個能容納約200人的會議廳中擠滿了投資者和媒體,范德施及思捷環(huán)球財務總裁周福安公布了該集團2010-2011財年業(yè)績:營業(yè)額為33,767百萬港元,按本地貨幣增長0.5%;凈利潤同比上一財年下滑98%,由42.3億港幣直降至7900萬港幣。但范德施毫無緊張局促之感,按事先精心準備的PPT向在座觀眾侃侃而談品牌重塑計劃。在談到Esprit女郎將重新演繹加州自由的DNA之時,他的臉上隱隱露出興奮之情。
好運氣?壞運氣?坦白說,Esprit對這種輪回并不陌生。1960年代誕生于美國舊金山,幾經易手,屢遭盛衰—這正是思捷環(huán)球的核心品牌Esprit的命運曲線。1980年代,它是美國青少年最喜歡的服裝品牌,1990年代,借助時任大股東香港服裝制造商邢李卓越的資本運作,Esprit晉升為放眼全球的服裝帝國,香港為財務中心,設計中心在德國,銷售業(yè)務遍及歐美及亞洲。在中國大陸,Esprit曾是中產階層西式審美品位的最初啟蒙者。
但2007年,幾經動蕩的思捷環(huán)球股價達到頂峰133元港幣后,開始一路下奔。2008年受金融危機重創(chuàng)的同時,高層更迭直至2009年中。
范德施正是在此時接任的。他深知自己臨危受命的任務。上任后,范從華潤集團手中收購雙方合資公司華潤思捷另50%的股份,從而全權控制中國業(yè)務,以期抵御歐洲市場的低迷。
問題是,現(xiàn)在,投資者還會相信Esprit能夠重生嗎?財報發(fā)布當天,思捷環(huán)球股價跌18%,次日再跌19%,兩天市值蒸發(fā)約80億港元,比頂峰值下降了95%,同比下滑82%。顯然,投資者開始對“積病積弱”的Esprit用腳投票。
波折還在繼續(xù)。此后不久,范德施宣布Esprit全球整改計劃:剝離美國業(yè)務,關閉歐洲與亞太地區(qū)80 家虧損門市。
這是個殘酷的年代,尤其對服裝企業(yè)而言。高通脹,成本飆升,成熟市場萎靡,新興市場審美品位無定性,消費者在時尚圈的蠱惑下水性楊花。而Esprit的處境尤為不利。早在2009年,按市值計,思捷環(huán)球已落后于瑞典Hennes and Mauritz(H&M)、西班牙Inditex(Zara)、日本迅銷Fast Retailing(優(yōu)衣庫)、美國TJX Cos及 GAP五大集團。
但思捷環(huán)球不會就此認命,以范德施為首的新一代管理層決意在未來四年投入185億港元拯救Esprit。不過,要想踏上重生之路,首先需理清Esprit的衰落曲線。
歐洲市場不振及剝離門的店花費的確拖累短期業(yè)績,歐洲銷量占Esprit總體近80%的份額。但另一方面,Inditex公司2011年一季度銷售額、凈利潤的增幅雖有放緩,仍同比增長11%及10%;H&M公司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收入同比增長10%,稅前利潤則同比減少 23.2%。不同于奢侈品及高端品牌的穩(wěn)定盈利周期,中低端服裝業(yè)的衰落曲線通常較為平緩。同樣誕生于1960年代末期的Gap,曾在1980、90年代,以系列品牌GAP、OldNavy、Republic Banana在最短時間內占領美國休閑品牌市場,如今品牌雖不如從前,但仍可與Zara們相比肩。
而Esprit只用了不到三年。
范德施公開表示,此中原因是集團被短期利益主導太久。對于一家歷經波折的服裝品牌來說,究竟是什么樣的“短期利益”能有如此魅惑?
曾經滄海
這一切,已經與Esprit帝國的締造者,邢李無關。從2002年至2011年2月,邢持續(xù)將思捷環(huán)球股份由42%減至1.79%,個人累計套現(xiàn)約212億港元。
Esprit 達到巔峰可以說是邢李一手杰作。邢在拿到Esprit香港的代理權之后,選擇1993年在香港上市,此次募集到的資金使思捷環(huán)球有能力收購歐洲業(yè)務。由于具備了香港和歐洲兩塊陣地,1997年金融危機肆虐亞洲,當時的香港服裝標桿品牌佐丹奴自此一蹶不振,而Esprit有幸避過一劫。
轉折從 2002年開始。一方面,這位資本運作高手開始減持所持思捷股份,這為思捷日后命運埋下伏筆。另一方面,邢李同時任命歐洲區(qū)業(yè)務總裁高漢思(Heinz Krogner)為集團行政總裁,自己擔任董事長。捷克裔德國人高漢思上任后,采取了一些極為有效的措施,撤離一些不賺錢的市場,如法國和英國,回歸核心市場—德國。一度,Esprit曾占據德國服裝市場3.5%的份額。
接著,高漢思將一個產品拆分成為幾個子品牌,并逐步加速訂貨周期。思捷環(huán)球進入第二個高速增長期。對于手下悍將,邢慷慨有加。據媒體披露,高漢思2002年收入近1.6億港元,成為當年香港的“打工皇帝”。
邢李對資本層面的敏銳程度使Esprit迅速登頂全球服裝市場。2001年9·11事件后,美國的零售市場萎靡不振,邢在次年“抄底”Esprit北美業(yè)務,將思捷環(huán)球股價推升三倍至45元。
此外,由于先天優(yōu)勢,Esprit比同類品牌較早進入大陸市場。1992年,Esprit試水大陸,六年后優(yōu)衣庫才接棒,而Gap更遲至2010年方才進入。
邢李的商業(yè)敏銳度還不僅如此。1997年香港回歸之后,邢深諳在大陸做生意“關系”之重要,主張在大陸鎖定一個“靠山”式合作伙伴。在考察過所有香港上市的本土公司后,思捷選擇了“最誠實”的華潤創(chuàng)業(yè),雙方以50:50比例成立合資公司,華潤思捷擁有獨立董事會進行決策,這增強了思捷在大陸的靈活度,否則, “中國要向位于中國香港的亞太匯報,亞太再去向集團匯報,然后每個部門又是分割的,速度非常慢。”一位前員工說。
不過,合資公司早期也經過艱苦磨合。合資消息走漏后,老員工極力反對與這家毫無服裝業(yè)經驗的大陸公司合作。當華潤的空降兵唐旭東第一天赴任,Esprit員工拉了一條橫幅以表方案。唐的回應是:“你們是用膠水還是用粘膠貼的?如果是用粘膠的話還好,撕下來反面還可以再用。”
華潤高層黃鐵鷹曾說服邢李,為合資公司爭取25%的服裝加工權,可唐旭東從未執(zhí)行。但正是這種“陽奉陰違”成就了Esprit在中國內地最初三年高達50%的年增長率。“若執(zhí)行起來,必然使這對還沒有磨合好的伙伴產生更多的矛盾。在這對生意關系中,Esprit提供彈藥和作戰(zhàn)計劃;華潤創(chuàng)業(yè)是沖鋒陷陣,攻城扎寨的;要是不信任,這個仗根本沒法打。”黃鐵鷹回憶道。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