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國家總結一年經濟社會工作的經驗和教訓、為來年經濟社會政策定調的工作會議,也是我國企業和企業家關注的大事,尤其2011年全球和國內宏觀經濟波詭云譎,企業未來發展充滿不確定性,更加關注明年經濟社會政策的走向。14日,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結束,會議新聞稿指出,2012年經濟社會工作的總基調是“穩中求進”,要在“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之間尋求平衡。因此2012年的經濟社會政策考驗的是決策者的超級平衡本領。
關于“穩中求進”的基調
2012年的政策目標相當多,要做到增長、物價、結構、民生、改革、社會和諧的平衡和兼顧,是很難的,尤其部分目標之間還存在一定矛盾關系,因此明年工作就絕不可能大幅度突出任何一方面,比如呼聲較高的改革。“穩”或者政策目標的“均衡”必然成為中央的第一要求和目標。
當然,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著眼點,還在于明年的十八大。做好2012年的經濟社會工作,必須有助于十八大的順利和勝利召開。那么,“穩”則是最好的準備工作,是必須做到的。“穩中求進”的表述說明,進取型的改革是第二目標,爭取有所突破,但不是必須的。
關于經濟增長速度
2012年由于政策目標比較多,經濟增長速度顯得不是很突出,只是提出經濟要“平穩較快發展”。但這與十二五規劃中的表述完全一致。這意味著,保持一個中速的發展速度,比如7%-8%,是未來政策調控可以接受的目標。
中低速的經濟增長的風險更大。會議尤其提出了經濟中速運行中,要解決爆發出來的突出問題、矛盾,防范潛在風險。經濟高速增長時期,許多矛盾和問題不容易顯現,但中低速運行時則會凸現,那么就必須做好更多的體制和機制性的改革和應對。
關于積極的財政政策
為了應對經濟下行風險,中央推出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政策組合。與貨幣政策相比,財政政策不是很多人關注的焦點。但財政體制和財政政策深刻影響著地方政府行為、企業行為和居民行為,也是我國經濟中諸多壞現象的根源,比如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困擾企業的高稅負、困擾居民的上學難看病難房價高,等等。因此必須關注此次“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內容。
與四萬億時期的積極財政政策大多投向“鐵、公、基”領域不同的是,此次財政政策大篇幅突出了民生主題,包括就業保障、養老保障、醫療保障、保障型住房投資、社會救助、農民工社會保障,還包括對“三農”的財政支持如增加糧食生產補貼、糧食主產區補貼、農村基本生活設施建設和職業教育等。“擴大內需”時隔一年,并作為一個“戰略基點”,重新成為重要的政策抓手。事實上,經濟下滑就想起內需,但“內虛”何以擴大“內需”?應當說,這個戰略基點還很不牢固。
會議提出“保持適度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重點抓好在建和續建工程,確保國家已經批準開工的在建水利、鐵路、重大裝備等項目資金需求”,說明投資仍然在經濟增長中扮演一定角色,這是穩增長的需要;也說明明年鐵道部的高負債和償債高峰壓力以及當前出現的大面積鐵路工程停工現象有望緩解,但顯然還沒有提出治本之策。
企業和企業家異常關心的“減稅”問題,會議提出要“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和房產稅改革試點,合理調整消費稅范圍和稅率結構,改革資源稅制度,研究推進環保稅改革。有減有增,顯然,中央對于減稅的態度十分謹慎。
關于發展實體經濟和調控房價
今年會議的亮點是提出要“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支持勞動密集型和小型微型企業發展”,非常值得肯定。這是對我國實體經濟近年來由于成本優勢減少和受到房地產強烈沖擊下而出現制造業空心化、實業精神衰退的正確應對,也是對今年以來廣泛發生的中小企業生存危機的回應。
發展實體經濟,包括制造業和服務業,尤其中小型和微型企業,必須解決融資問題。會議提出要“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業和三農的金融機構”,顯然力度很小。小額信貸和村鎮銀行吸納民間資金、解決中小型微型企業融資的能力太弱,完全無法解決社會上六七萬億民間游資的出路,民間借貸陽光化和合法化短期內還難以解決。
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促進房價合理回歸,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設,擴大有效供給”,延續了近幾個月來中央對房價調控的政策,預計中央不會讓房價下跌的預期破產。這有助于房地產市場和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
關于改革
11月份,胡錦濤主席在APEC會議上講話稱,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改善商業投資環境”,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溫家寶總理則隨后提出要“堅持市場優先和社會自治原則”,“凡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的,行業組織能夠自律管理的,政府就不要設定行政審批;凡可以采用事后監管和間接管理方式的,就不要再搞前置審批”。通過改革解決發展困局的意圖十分明顯。但此次會議在改革方面著墨不多,尤其在要素價格改革、壟斷部門改革、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等方面的論述低于預期。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