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房地產調控提出要“嚴格執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的政策措施,進一步鞏固調控成果,促進房價合理回歸。”全國政協委員,央行貨幣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完善不等于放松”。
今年2月,中山市政府表示,此前上調新建住房售價上限的舉動僅為部門試行措施。這也是最近一個地方政府變相放松房地產調控后被糾正的又一案例。
此前,先有佛山對限購調整的“緊急叫停”,再有蕪湖房產新政的“三日夭亡”,現在是中山的“勉強改口”,僅在半年時間內,就有三座城市“一而再再而三撞槍口”。考慮到在房地產市場仍未真正踏上“健康”之路、調控依然會堅決執行的語境下,國家必然不會對這種意圖放松的行為坐視不管,問題也隨之產生,難道上述城市的地方政府部門沒有意識到這一明顯語境嗎?它們為何依舊“頂風而上”?為何地方政府放松調控屢糾不止?
有專家分析表示,在土地財政模式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有通過各種各樣的辦法去扶持
房價即救市的沖動。李稻葵對此十分擔心,“地方政府不能為了挽救地方經濟增長而搞房地產的放松調整”。
雖然很多地方政府有“放松”的沖動,但這幾座率先嘗試“放松”的城市,卻不具備代表性。
在去年頒布實施的樓市調控“新國八條”中有這樣一段規定:已實施住房限購措施的城市要繼續嚴格執行相關政策,房價上漲過快的二三線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購措施。這意味著限購令由一線城市及熱點二線城市擴容至二三線城市。不過,由于國家未給出具體限購城市名單,這條規定也就需要二三線城市自覺自愿加入。在實施過程中,這導致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在一些城市積極響應的同時,很多符合限購條件的城市卻在“按兵不動”。
在當初的那份積極實施限購的城市名單中,不難發現“佛山”、“中山”兩座城市名字。彼時,更由于在珠三角多個城市中,佛山是繼廣州、深圳兩個一線城市推出限購措施后的第一座實施限購的二線城市,因此社會關注廣泛。此外,中山與東莞、韶關、惠州等珠三角地區二三線城市一樣:房價出現兩位數的漲幅,但時至今日,中山還是這四座城市中唯一實施限購令的城市。其他三座城市或以“房價沒有突破年初制定的GDP漲幅警戒線,不需要政府過多干預”或以“限價代替限購”蒙混過關。
“佛山”、“中山”等認真執行國家調控措施的城市,在很多對調控不動聲色或逃避調控的二三線城市襯托下,自然引來關注,引來喝彩,而隨調控升級、延長,這一主動加碼行為,也給地方政府帶來壓力。在實施限購后,佛山一手房成交量大幅下滑,來自世聯地產(002285)的數據顯示,去年1月佛山一手房成交13157套。開始執行“限購令”的4月一手房成交猛降到2709套。銷售的下滑直接影響了佛山的財政收入,近日有房地產業內人士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表示,佛山市2011年全年的土地出讓金大概是2010年的57.8%,預計減少4成。
同時反觀東莞,也正是由于臨近城市的限購、限價、限貸以及一線城市樓市調整日漸加劇、市場競爭慘烈,擠出效應明顯,東莞的土地市場交易活躍,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土地成交金額141.70億元,金額同比增加13.81%。
因此,無論是比照自己,還是對照其他城市,像佛山、中山這樣嚴格遵守調控的城市都會有“沖動”,而在“遵守”的光環還未褪去,社會關注依然的情況下,“沖動”也就容易被理解為“搗亂”,曾經的典范代表也就變成了眼下典型搗亂分子。
如默許佛山、中山的放松行為,必將形成錯誤的示范效應,一些城市也會紛紛跟進,不利于已經形成有利的調控局面。而我們的目光不應緊緊盯住那些已經進入人們關注視野的城市,更應看看那些默不做聲,對調控鮮有響應,或者響應不積極的城市。必要的獎懲,事后的追究,也是杜絕“頂風而上”、“屢糾不止”的有效辦法。李稻葵則建議,土地財政必須要改,讓地方財政收入回歸到使用正常的、常規性的財政手段。這是改變地方政府行為的重要舉措,也是一個治本的東西。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