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的楊嬌陽是天臺的“名人”,2007年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大專畢業,2008年她辭去會計工作,回到天臺承包土地種糧,多次被評為省級優秀種糧、售糧大戶,目前承包的土地面積已達1500畝,光去年的糧食總產量就達到84.4萬公斤。
“我在2008年、2009年參加好政策性農業保險,中間幾年沒有參保,今年接到鎮里通知后,準備參保。”至于沒有參保的原因,楊嬌陽解釋,“工作太忙,沒有重視起來,忘了。”
楊嬌陽告訴記者,她種糧以來這幾年,總體上風調雨順,沒有大的災害,所以,對于政策性農業保險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心里沒底。
農民和承保機構積極性都不高
我市地處東南沿海,自然災害頻繁,特別是夏秋時節多發的臺風、暴雨、海潮、旱災等,造成的農業損失慘重。
農業風險具有時間、空間的高度相關性及廣泛的伴生性,這些都使得農業生產面臨高風險和高損失率,如果按商業化原則運作農業保險,則農業保險產品的費率必然很高,多數農民無力承擔。
另外,我市農業的經營規模分散和對農業收入依賴度下降,讓農戶對農業生產和農業保險的預期也下降,再加上缺乏風險意識,盡管有政策性農業保險,政府直接補貼投保農戶,農戶只需交納少量的保費,但農民的積極性還是不高,有效需求低下。
現實中,農險投保的農戶大多是小規模種養業經營戶。小戶投保為主,不僅要逐戶收費,而且要逐戶核保,損失發生后要逐戶查勘定損,逐戶理賠,工作量大,難度也大。
再加上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特點是,保費低,保險責任范圍廣;不以營利為目的,盈余逐年滾存,以備大災之年。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保險公司的積極性。
建立完善制度,任重道遠
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完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市農業產業結構復雜,建立完善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任重道遠。
市發改委體制改革處處長趙時明分析了目前我市政策性農業保險存在的不足:由于主動愿意經營政策性農業保險的主體有限,難以形成有效市場競爭,影響了政策性農業保險向更深、更高層次發展;
政策性農業保險普遍存在承保范圍偏窄,農戶在遭受嚴重旱災損失時“望險興嘆”,承保范圍有待進一步擴大;
農業保險的購買率太低所導致的農業保險賠付率太低;
與美國承保超過100個品種相比,承保品種遠遠不足,經營模式有待完善。
趙時明解釋,這不僅僅是我市存在,也是各地普遍遇到的問題。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一過程,美國用了100年,歐洲用了60年、日本用了40年。
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如何兼顧
人保財險臺州分公司主要負責人許江峰告訴記者,政策性農險經歷了試點摸索、發展、虧損、調整再到基本實現盈虧平衡的幾個階段,險種可持續發展能力有效增強,覆蓋面逐步恢復。
盡管情況有所好轉,但累計口徑整體業務仍處于虧損狀態。據統計,從2006年至2011年,人保財險臺州分公司累計已結賠款5255萬元,未決賠款148萬元,最多年份財務口徑虧損超600萬元。
“另外,讓我擔心的是業務質量還未經受真正大災的檢驗。”許江峰告訴記者,政策性農業保險從2006年開辦至今,臺州未遭受臺風正面登陸的襲擊。2009年開始的農險結構調整雖在2011年顯現利潤效益,但實際還需計提約136萬元的全省巨災風險準備金,預留2012年二次賠款金額,利潤只能保本。
具體實施也有不少問題,比如有多地反映畜牧系統在能繁母豬耳標佩戴、信息化錄入管理上執行不到位。比如,個別鄉鎮只佩戴耳標,不錄入母豬品種、畜齡等關鍵信息或隨意錄入信息等,這些給經營單位開展正常續保服務工作造成很大困難,有的還引起部分農戶的誤解和不滿。
另外,農險風險高度集中的特性必然導致保險公司不能單獨靠一個險種實現自負盈虧,可持續經營,一些地方缺少對共保體單位非農險業務的扶持政策。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