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車從鋁
3月17日晚,記者終于逮到了這些天一直在準備投產事宜的巨科集團及巨科鋁業董事長李書通。盡管忙碌讓他看上去有些疲倦,但描繪起原料鋁的前景時,李書通顯得神采飛揚。“公司一期工程達產后,可形成年產各式鋁合金板帶箔材15萬噸的企業規模,產值超50億元,在國內僅次于西南鋁業有限公司,居華東地區首位。”
不論聯手李書福創辦吉利,還是自立門戶組建杰士達集團,李書通的夢想始終是汽車業。然而由于汽車行業準入政策限制,作為行業新進者,無法拿到新車生產目錄的李書通最終無奈放棄汽車,2002年,通過與吉利進行資產置換,李書通徹底告別汽車行業,隨后擔任了巨科集團的董事長。
在找到鋁加工這個項目之前,李書通遲遲未能確定主攻方向。巨科集團旗下包括巨科裝飾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巨科金屬建材有限公司、巨科集團貿易有限公司,杭州澳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杭州澳亞生物工程研究院等11家企業。“我們當時嘗試過摩托車、空調等好些行業,最終覺得都不合適。”一位跟隨李書通多年的老員工說。
在李書通的家鄉浙江臺州,認識李書通的人不時會看到他匆匆的身影,“以他的個性,絕對不會就此罷休,肯定是鉚足了勁兒要再干一番大事業的。”一位熟悉李書通的人這樣評價。
2003年9月18日,懷里揣著13億資金,尋找新的事業支點的李書通開始籌建巨科鋁業。
“鋁加工將是集團的核心企業。”“在這個包括11家企業,總資產達20多億元,產業涉及鋁加工業、裝飾建材業、藥業等領域的集團公司,巨科鋁業公司獲得了李書通更多的偏愛——僅資金投入就達到13億,占集團總資產的65%。
這有點峰回路轉的意思。事實上,李書通最早的一次創業就是鋁加工業。1992年李書通單槍匹馬創建新華鋁材廠,工廠的年銷售額達5000余萬元。
“做鋁加工業決非突發奇想,在此之前我們做了半年多的考察。”巨科鋁業調查發現,“就年人均消費量而言,美國為28公斤日本為22公斤,而我國還不到4公斤。此外,目前國內鋁板帶消費量約為150萬噸,其中每年有30萬噸高精鋁板帶箔材依賴進口。這里面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中國的鋁材產品結構和布局極不合理,型材產量所占比例過大,板帶箔生產相對滯后,且比例較低,如發達國家的板帶箔材產量一般占鋁材總產量的60%-70%,而中國板帶箔材的產量僅占鋁材總產量的30%-40%左右。因此,中國的鋁加工業仍屬朝陽產業,“巨科鋁業將以新型鋁合金板帶箔項目為主導產品,這部分產品恰恰是國內市場上供應不足的。”
產業鏈下游的生存之道
提到鋁加工,就不得不提到電解鋁,這是鋁行業產業鏈決定的。鋁工業從上游到下游可分成三段:氧化鋁是電解鋁企業的原料,電解鋁鋁錠是鋁加工企業的原料。目前每生產1噸鋁需要2噸的氧化鋁。
打通上下游產業鏈,顯然是最理想的狀態。“不是不想這么做,與政策有關。”李書通看上去有點無奈,“目前能夠這樣做的,僅中鋁公司一家。”
中鋁的地位很難撼動。根據國家相關產業政策,中鋁是惟一的氧化鋁供應商,同時是擁有進口權的兩家企業之一,另一家是五礦化工集團。2003年,中鋁連續7次提高氧化鋁的價格,從1700元/噸至3700元/噸,這使下游企業生產成本巨增。
即便是政策放開,對于民營投資者仍有著難以突破的技術壁壘。2003年7月,東方希望集團劉永行在河南啟動了105萬噸氧化鋁項目,這個項目與中鋁公司展開正面競爭,相關審批在2003年底通過,而據業內人士介紹,氧化鋁所需要的技術仍在中鋁所屬的各研究所里,劉永行必須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
電解鋁是鋁加工企業的原料。2003年開始,中國鋁業大肆收購國內電解鋁企業,中鋁CFO陳基華對此解釋是,國家對電解鋁的宏觀調控恰好給中鋁整合國內電解鋁行業提供了機會。受氧化鋁價格上漲、電價上調、減少出口退稅等因素影響,2004年獨立電解鋁企業經濟效益下降,據業內專業人士估計,2004年國內電解鋁企業虧損面超過80%。
“中鋁能夠大肆收購電解鋁,是因為它掌控最上游的氧化鋁資源。”李書通表示不會考慮向上游發展,氧化鋁受政策限制,電解鋁受制于氧化鋁,“一個企業受制于人,如何能夠發展?”
這是李書通選擇鋁加工的原因之一。電解鋁(鋁錠)已經形成國際一體化的透明價格體系,上海的鋁錠交易市場,既是定價中心,也是貿易中心、交割庫。“即使國內原料不足也可以進口。比如美國是世界上最大鋁消費國和進口國,1999年原鋁產量377.9萬噸,而消費量是628.5萬噸。”
鋁錠還有一個來源——鋁是可循環使用能源,浙江路橋地區是世界最大的拆解中心,每天拆解2萬噸廢舊電機產品,再生鋁資源也很豐富。
“不能向上走,咱就向下走。”反其道而行之,李書通擬定了一個向下游發展的計劃,“板帶箔產品是下游產業群的原料,集團的下一個目標是介入車身制造、建筑裝飾行業。”
巨科集團已經擁有一個巨科金屬建材公司,但這還不夠,“我們會在這個領域尋找其他伙伴進行戰略合作。”
李書通表示正在與下游企業尋求合作,但拒絕透露合作詳情,不過,記者看到了一份“巨科369”發展規劃,即用3年時間形成年產15萬噸鋁合金板帶箔材的企業規模,產值超過50億元;再用6年時間,通過資本運營,滾動持續投資60億元,重點發展鎂鋁合金汽車車身、鋁制消費品等下游產業,發展成年產值超100元億的大型集團企業。
在世界各大鋁業公司的收入中,大部分財源毫無例外是由下游產品即加工鋁材與鋁產品創造的。鋁加工成為整個鋁業產業鏈條中最強的一環。2003年,在美國鋁業公司215億美元的銷售收入中,上游產品(氧化鋁與原鋁)僅占24%,下游產品(工程產品、軋制產品、包裝材料等)占64%。
鋁加工——鎂鋁合金汽車車身、鋁制消費品,李書通如法炮制了這個60億元的大產業鏈。當然,李書通仍存不甘,“如果氧化鋁行業市場化、公平化,向上游發展也未嘗不可能。”
民營鋁業帝國
李書通的身價是個謎,李書通自己的解釋是“多年來各個行業內合法經營的資本積累”,不過公開資料顯示,僅上海杰士達資產置換的金額就達到了5億元。
資金給了李書通底氣。“我這13億可以做國內最大的板帶箔材企業。”據介紹,國內板帶箔材年生產規模3萬噸的不到10家,而總產量30萬噸的西南鋁業板帶箔材也只有12萬噸。
2004年,李書通陸續開始向國外定購設備,這讓同行企業備感壓力。全球最大的鋁業公司——美鋁公司在上海的年產板帶箔3萬噸的合資企業甚至開始考慮調整產品結構。
雄厚資金的另一個好處是,除了買進最先進的熱軋、鑄軋、冷軋、箔軋、精整等成熟配套的能生產高精鋁材的設備,李書通還專門成立了有色金屬新材料研究所,重金從國內大型鋁加工企業如西南鋁業有限公司、東北輕合金有限公司挖來技術高手。現任巨科集團有色新材料研究所所長李宗耀是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輕金屬分會原秘書長。
李書通甚至在2003年又投資1.8億元建設了巨科67.6MW燃油自備發電廠。“發電廠純粹是為了這兩年電荒之需,以后國家供電形勢好轉就會停產。”2003年下半年全國出現了電力緊缺。為滿足巨科鋁業生產用電,同時響應臺州市委市政府“解決臺州居民用電為大局”的號召,李書通做了這件很奢侈的事情,發電廠現已正式向大網供電,每天供電在80萬度以上,提供了路橋地區50%的用電。
巨科鋁業也是李書通響應臺州市委、市政府“建設臺州,參加臺州二次騰飛建設”的號召而主力投資的“回歸工程”,但是更重要的理由是:臺州、溫州、寧波一帶是國內最大的鋁制品消費市場,統計顯示,這一帶用鋁企業達200家以上,最少的一年使用500噸,最多的一年使用2萬噸。
3月17日晚,在路橋區一家大酒店,巨科鋁業擺了一場盛筵,幾十張酒席座無虛席,而嘉賓名單顯示,其中不乏江浙一帶的用鋁大戶。巨科鋁業距離港口僅20公里,一年之后火車將通達此地,地理位置緊靠市場,自然不用發愁。
不過,盡管李書通的13億項目在目前是最大的,但是當氧化鋁因為壟斷性難以介入,電解鋁因為產能過剩,新建項目被國家嚴格控制的時候,鋁加工業,似乎成為民營企業家們投資的新方向。
專家們已經開始呼吁鋁加工熱的形成。不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產業咨詢部的曹寶奎主任指出,鋁加工要開展高端產品及技術的競爭。這與李書通的“高、精、新”企業目標并不矛盾。
“我們不怕競爭。國內雖有不少鋁板帶的項目上馬,但生產規模普遍偏小,裝備水平不高,特別是已上馬的高水平熱軋項目不多,不能滿足國內對緊缺或仍屬空白的必須由熱軋生產線生產的飲料罐鋁薄帶,熱交換器用復合鋁箔、高檔PS板,汽車車身板等高技術、高質量產品的需求。”
2002年,李書通有一個未圓的汽車夢,2005年開始,也許可以依靠鋁加工來完成他的鋁業帝國夢。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