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6月14日訊 舟山市花是什么?普陀水仙。普陀水仙在哪里?定海文化廣場。
說不出舟山市花的舟山人恐怕并不在少數。因為水仙不像三亞市花三角梅生長在城市的每個角落,而是潛隱于市井,即便是在水仙花旺銷的暮冬時節,花木市場也難覓普陀水仙的蹤影。
近年來,普陀水仙產量急劇萎縮,產業正處于岌岌可危的境地。曾經紅極一時的普陀水仙已漸漸被人淡忘,矗立在定海文化廣場的水仙花螺殼雕塑,或許還能勾起人們對舟山市花的幾分興趣。
普陀水仙產業為什么會如此低迷?面對困境,又該如何突圍?5月27日,記者走進桃花島普陀水仙培育基地采訪。
種植面積十年減八成
5月27日下午,記者在位于桃花島客浦村的普陀水仙培育基地看到,大片沾滿泥土如雞蛋般大小的水仙花球裸露在培土上。一旁的花農用鋤頭將土里的花球一個個翻掏出來。“現在正是水仙花繁殖時節,掏出的花球晾干后,還要放置室內貯藏四個月,之后再種到土里。”正在田間勞作的花農張小忠告訴記者,“這些還只是第一年的‘鉆子頭’,要長成可以上市銷售的商品球,還要兩年。”
張小忠說,培育普陀水仙太費精力,每年五六月份種下,九十月份挖出來貯藏,次年五六月份再種下。這樣三種三挖,三年才能產出商品球。其間還有很多道培植工序,防病防蟲一年也至少15~20次。一旦技術不到位,花球就長不大。
現在,像張小忠那樣的普陀水仙花農在整個桃花島有十多戶,總種植面積200畝。采收上來的商品球由桃花島水仙花合作社統一收購銷售。然而,花農卻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因為種植水仙幾乎賺不到錢。
合作社負責人張斌耀介紹,商品球需培育三年,而一個商品球最高賣5元,最低的只賣0.4元。記者了解到,張小忠種植的11畝多水仙花球,去年產出大小商品球近5萬只,毛收入6萬元,除去成本和人工費,利潤所剩無幾,而他空閑時做小工也有250元一天。“回報周期長、投入大、效益低,花農逐漸失去了積極性,普陀水仙產業急劇萎縮。”桃花鎮農辦主任鄔海君說,普陀水仙種植面積由2003年的1000余畝減到現在的200畝,種植地也由原來的普陀區桃花、六橫、朱家尖和定海區的岑港、干石覽等地,減少到現在僅剩桃花島。普陀水仙發源地的桃花島,也成了市花唯一的種植基地。
有市無農后繼乏人
普陀水仙,“香、色、姿、韻”四絕皆備,行家認為普陀水仙品質優于漳州水仙,深得行內人喜愛。
目前,桃花島產出的普陀水仙商品球90%以上銷往北京、杭州、寧波、義烏等城市。去年,合作社的200畝培育基地產出普陀水仙商品球75萬只,市場銷售供不應求。
市場叫好,但收益低,是什么導致普陀水仙得市不得價?“漳州水仙是最大競爭對手。相同規格的商品球漳州水仙價格比普陀水仙低。”張斌耀介紹,受到漳州水仙市場價格的沖擊,從2000年開始到現在,普陀水仙價格一直沒有大的上漲。為盡量挽留住花農的心,合作社向花農全額返回商品球銷售所得利潤。
政府也一直重視對普陀水仙產業的扶持。據了解,種植普陀水仙每畝可享受300元到1000元不等政府補貼,每收購1個普陀水仙商品球可享受5分錢的補貼。同時,政府還投入資金開展普陀水仙科研項目,積極推廣普陀水仙標準化生產技術。
盡管有外界助力,但普陀水仙產業依然舉步維艱。而更為現實的問題是,因為效益差,許多水仙花農已改行。留守的花農年紀都在50歲以上。專業化程度不高,也造成了畝產量低、效益差的局面。“種植隊伍后繼無人,跑市場、搞技術、會鉆研的后生力量嚴重缺乏。”鄔海君無奈地說,在重“錢途”的當下,鮮有年輕人愿意入行。沒有新鮮血液的注入,沒有內在提升和轉變,一個產業注定會失敗。
“觀音水仙”,逼出來的創意
保住普陀水仙,首先得讓花農有賺頭,有賺頭才有種植的積極性。“賺頭哪里來,靠產品說話。”桃花鎮副鎮長孫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市花要擺脫當前的落魄,更需要從品牌塑造和內涵提升上下工夫,用創意來提升價值。
孫磊說,當前,普陀水仙要做好與觀音文化融合的這篇文章,提升自身內涵,把普陀水仙打造成供奉觀音的專用花卉。還要積極開發水仙鮮切花市場,將種球種植期間的水仙花經過包裝后,進入市場銷售。此外,加強與市政園林綠化項目合作,提高市花的出鏡率和影響力。“今后,普陀水仙經銷將主攻省內市場,針對不同消費群體,采取分檔次營銷策略,重點做大做好禮品、精品市場。”孫磊說。
記者了解到,合作社已通過訂單的方式,為訂購商提供雕刻商品球,價格比原先翻了一番。另外還開發了禮盒裝、精品盆栽等普陀水仙精品項目,去年實現創收7萬余元。“許多市民抱怨,自己栽培的普陀水仙往往種不出本有的品相,這是沒掌握訣竅。”張斌耀告訴記者,“普陀水仙是愛清潔的花,種下后第一個星期要天天換水,尤其要多曬太陽,根一定要養好,等到葉子長到30厘米了,可拿到室內種養。一般花期最長40天,最短10多天。”
最近,普陀水仙進行了觀音品牌的冠名,希望借助佛教文化,以普陀觀音水仙的名義進行宣傳和促銷。“這些完全是被逼出來的創意。”張斌耀拿出一本佛光黃色調的冊子,里面圖文并茂地展示了普陀水仙的潔美形象。“現在合作社正在談一個郵政支農服務項目,這幾天要把宣傳冊定稿。如果談成的話,一年可收入120萬元。”已過花甲的張斌耀展露出笑臉,這首筆巨單或許能為普陀水仙帶來轉機。
重振雄風,普陀水仙呼喚“有形手”
從全國來看,普陀水仙與漳州水仙、崇明水仙齊名,為我國最佳三大水仙品種。其中,漳州水仙在全國水仙市場占有率、知名度和影響力最大。
已去漳州學習考察不下二十次的張斌耀,一說起當地對水仙花的重視,總是心生羨慕。“漳州的男人基本上都會種水仙,產業相當龐大,而且技術、營銷、市場、研究都非常成熟。”
張斌耀說,漳州水仙也是漳州的市花,當地有水仙花主題公園、主題大道、主題商店,在城市的重要地段,如城區綠化、汽車站、著名旅游景點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漳州水仙集中連片種植。當地還經常舉辦以漳州水仙花為主題的書畫、攝影、詩歌等文化比賽活動。漳州通過整合水仙花民間傳說、雕刻藝術、種植技藝等文化資源,不斷提升漳州水仙品牌和內涵。
曾一度絕跡的崇明水仙,近年來也大有趕超普陀水仙之勢。
去崇明傳授水仙花種植經驗期間,張斌耀了解到,崇明縣政府加大了“救市”力度。種植大棚由政府買單,對花農進行雕刻技術培訓,在品牌重塑和市場銷售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記者了解到,當前,四川瀘州、福建平潭等其他水仙花產地,由于當地政府大力扶持,市場份額劇增。尤其是平潭縣,在2009年舉行了首屆“中國·平潭水仙花節”后,“平潭水仙”銷量節節攀升。
普陀水仙從被命名為市花到現在已有十六年余,它的昔日繁華已成過眼云煙。現在,還在規模種植普陀水仙的也只剩下桃花島上最早一批培植水仙的老人。當初種植帶頭人張斌耀,今年也把手上最后幾畝種水仙的土地轉給了別人。
張斌耀說,普陀水仙產業需要政府加強引導和扶持,培養更多專業技術人才,吸引更多人參與種植。同時,還要積極推廣市花,普及種養知識,提升品牌效應,讓市花深入人心。市花是一個城市的形象代表和文化符號。當初命名普陀水仙為市花,必對其帶動相關綠色產業、提高城市品位和知名度寄予期望。如今,“普陀水仙”逐漸凋零、衰敗,如果再不加以愛惜呵護的話,或許定海文化廣場上的水仙花螺殼雕塑將被其他市花雕塑所取代。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