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久

資訊首頁  經濟熱點 民營經濟 浙江股市 區域發展 專業市場 企業動態 統計數據 浙江產經 浙江樓市

90后萬元起步60后不足10元開學 曬曬入學裝備

作者:王佳飛 時間:2013年08月22日 信息來源:中國臺州網-臺州晚報

    原 帖

    網友“含香”在黃巖論壇發帖:前幾天,同事送兒子上大學,大包小包張羅了一大堆,被我們調侃裝備太齊全。沒想到,她回來后講起在大學校園的所見所聞,讓我們一群小伙伴們都驚呆了。

    大學里的小伙子們,穿的大多是名牌,帶的手機不是蘋果就是三星,甚至還有“蘋果三件套”。據說如今“開學禮”還流行送單身公寓、股票甚至汽車。拼爹的年頭,屌絲表示傷不起呀傷不起!說說您當年上大學,都有哪些裝備?

    跟 帖

    若曦:2009年上大學,行李箱一個,旅行袋一個,生活用品自己帶,被子席子在學校買。手機用的是諾基亞,用了3年修了幾次才換的,大二才買了筆記本。

    40265895:背一個小包,裝證件、錢包;提兩個大麻袋,裝滿舊衣服。坐10小時汽車后,和別人拼車到學校。中午飯沒來得及吃,馱著大包小包排隊報名。找到寢室后,收拾打掃,忙好了累得倒頭就睡。

    記者求證

    又到高校開學季,采購入學裝備的熱潮來襲。如今,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相機,成了準大學生們追捧的“四件套”,動輒上萬元的開銷,讓不少60后、70后,甚至80后瞠目。有人感慨:開學季,實際是“燒錢季”。

    上大學到底需要帶什么?開學賬單多少錢?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答案:60后揣著10元錢過日子,70后用錄音機逞時尚,80后手機電腦成必備品,90后上萬元成裝備起步價。

    90后:“四大件”動輒上萬元

    手機3600元,電腦4500元,買新衣服500元,生活用品200元,首月生活費(包含話費和飯卡)2500元。合計一下,開個學,至少要花掉上萬元。2012年,臨海的小雅被臺州學院錄取了。暑假里,她多方打聽,列出了這張入學賬單。手機和電腦是必不可少的裝備,占了開支的“大頭”,小雅平時還算節儉,挑選了兩款實惠的機型,總共花了8100元。

    剛入學,校園商家的促銷活動鋪天蓋地,小雅學會了精打細算。她給自己充了300元話費,獲贈了一輛自行車。充好了飯卡,買好了生活用品,基本可以吃住無憂了。之后,小雅把每月開銷控制在1000至1200元之間。

    相較于小雅的節儉,今年即將上大學的椒江人小趙的開學賬單,8000元已經不能滿足。買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腦這三大件后,她又和父母磨嘴皮子,要求買一臺單反相機。

    路橋數碼城的一位邱姓老板透露,暑假期間,店里的顧客有三分之一是大學生,還有不少為新生送禮忙活的人。“學生來買單反,花五六千元很常見,上萬元也不稀奇。我見過最闊氣的,親戚湊份花兩萬元買相機送禮。”邱老板說。

    一些準大學生笑稱,要做 “四有新人”。 除了“四大件”之外,上大學裝備又增加了“五大件”、“六大件”之類的詞匯不絕于耳,成了不少人“拼爹”的指標。

    80后:手機、MP3成必備品

    2001年,臨海的鄭小姐上大學那會兒,數碼產品已經興起。黑白屏的諾基亞,幾乎是同學夢寐以求的手機。當時,鄭小姐自然也心動了,卻被父親潑了一頭冷水。父親怕她玩物喪志,耽誤學業,不同意買手機。

    她回憶,當時的行李有些單薄。北京天氣冷,可她仍只帶了幾件衣服,唯一的電器是吹風機和價值1300元的CD機。拉上哥哥用過的行李箱,她就這樣踏上了北上的求學之路。

    那時候,數碼產品價格貴得離譜。初入大學,擁有手機的人鳳毛麟角。大一春節時,鄭小姐花1600元買了一臺手機。一臺筆記本電腦要13000元,直到大三她才舍得買。

    2003年,劉小姐考上大學,家人獎勵她一臺迪比特手機,親戚還送了一臺MP3。手機和MP3漸漸走俏,成了大學必備品。大二時,劉小姐嫌屏幕小,又換了一臺三星手機。同年,網友“大明明”去杭州求學,除了帶走一臺手機,還扛走了家里的臺式電腦。17寸的顯示器,體積龐大,他還感慨當時“好霸氣”。

    2006年,黃巖的準大學生王小姐花了1000元買了一臺波導手機。因為學校禁止大一帶電腦,王小姐暫緩了買電腦的計劃。至于衣服,全是高中時穿過的,沒有特意再買新的。

    70后:錄音機、BB機風光無限

    70后入學時,又是什么光景?70年出生的胡先生,最有發言權。

    他的入學裝備,全都藏在一只小木箱里,這是父親精心改造而成的。箱子里裝上衣服、棉被和生活用品,胡先生用手一拎,顯得體面不少。

    大學在溫州,胡先生第一次出遠門。他這樣形容自己:“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從未出過縣,沒見過火車,更別說飛機。”坐長途汽車,對他來說也是機會難得。去溫州的汽車一天只有一班,爬山路、坐輪渡,又遇上堵車,6個多小時才抵達了溫州。到了學校,入眼皆是锃亮的皮箱子,胡先生才知,木箱早被歸入了落伍的行列。

    隨后,胡先生就把注意力轉向了購置物品。他跑到街上,買了臉盆、草席、衣褲架、搪瓷牙罐和洗漱用品。那時,食堂雖供應飯菜,卻不提供餐具。胡先生又自掏腰包,買了一口碗。

    那時有什么電子產品?胡先生能脫口而出的答案是愛華卡帶錄音機。然而,真正擁有錄音機的人畢竟是少數,一個班最多兩三個。這些人,往往被認定為“最時尚”的人群,招來同學們羨慕的眼光。

    再過幾年,時尚概念又被顛覆,BB機成了“前衛”的代名詞。溫嶺的林小姐記得,她央求父母買了BB機,別在了腰間,在校園走了一圈,回頭率幾乎是百分之百。

    60后:零花錢不足10元

    章先生是60后,如今在路橋一所中學任教。回憶起自己的大學時光,內心五味雜陳。

    70年代,坊間流傳一句話:“沒銅錢,讀師范”。1979年,迫于“沒銅錢”的困境,刻苦勤奮的章先生考上了浙江師范大學臺州分校。那一年,大學入學門檻高,學校的錄取比例約是50:1。即使他是師范生,章家在村里也風光了很久。

    踏進校門,放眼望去,學校連一棟像樣的教學樓都沒有,章先生卻仍歡喜得不得了。第二年,學校獲審批更名為“臺州師范專科學校”,即臺州學院的前身。

    入學時,章先生只帶了衣服、被子、草席、洗刷用品,還有一張入學通知書。當時,他身上帶的錢還不足10元。每個月,他還可以拿到18元的生活補貼,應付日常開銷綽綽有余。

    那時候,連電話也是稀罕物,章先生壓根沒碰過。想家了,窮學生只能把鄉愁寄托于書信。農村的孩子早當家,他只想著少花錢,除了必需品以外,一切于他都是奢侈的消費。

  • 166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權和免責聲明:
1.凡注有“浙江民營企業網”的文章,均為浙江民營企業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
2.未注明來源或轉載自其他媒體的文章,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認為文章有可能損害您的利益或知識產權,請與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監網監

浙ICP備11047537號-1

<form id="dq9qm"><i id="dq9qm"></i></form>
        <menuitem id="dq9qm"></menuitem>
            
            

              <menuitem id="dq9qm"></menuitem>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西市| 辽阳市| 彩票| 明溪县| 新昌县| 华坪县| 多伦县| 历史| 靖江市| 建湖县| 灵寿县| 博客| 江陵县| 高邮市| 文水县| 四川省| 虎林市| 无锡市| 甘孜| 华安县| 德州市| 公安县| 临邑县| 长葛市| 珲春市| 贵溪市| 荣成市| 灵山县| 根河市| 贞丰县| 卫辉市| 彩票| 柳江县| 红桥区| 商丘市| 天全县| 萨迦县| 延安市| 周至县| 辰溪县| 溧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