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罐奶粉,以報關價50~60元進到中國,最后到終端給消費者的價格是300~400元,價格增長了四五倍以上,其中的關鍵就在于高額的渠道費用還有營銷費用。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嬰兒奶粉市場像中國這樣,有超過七八十家奶粉品牌的存在。在“看起來很美”的市場背后,洋奶粉高價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其價值鏈又是怎樣構成的?此前一直是個謎團。
一層渠道扒一層皮
“國外幾乎任何一家大型的奶粉生產商,比如恒天然、菲仕蘭坎皮納,找其代工生產出來的奶粉,到中國報關價都在50~60元。”曾經從事過多家奶粉經銷商的李明(化名)告訴記者,“所謂報關價就是不含稅和運費,如果加上稅和運費,那么每罐國外生產裝罐的奶粉到中國的價格最多也就70多元,如果是通過大包粉形式進來的,那么每罐的生產成本更低。”
從50~60元,到最后的200~300元甚至近400元的高價,首要原因就是渠道過多,每一層渠道的費用都要加在最終的產品價格中。亨氏大中華區總裁司馬瀚此前曾對記者表示,“某些產品在中國的供應鏈顯得太長,環節組成太多,增加了費用成本。”他解釋說,如從生產商到商店,過程中就有很多經銷、批發、零售環節。再加上某些生產廠家在整個價值鏈的環節希望獲得更多盈利,這就讓最終的消費價格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
據了解,一罐洋奶粉從海外工廠進入中國的零售門店終端,需要經過至少四個環節:首先是中國區的總代理,然后是省級經銷商,再是區縣的分銷商,最后才到零售門店。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在中國的范圍內,香港的價格要比內地便宜上30%~40%。其中原因不言而喻--就是因為香港地區小,不需要什么省級經銷商、分銷商,只有一個總代理,然后直接鋪貨到惠康、萬寧這類門店。
李明表示,“總代理走的量大,一般要求5%~10%,省級經銷商和分銷商則是20%~30%,門店則至少要求20%,這樣層層加碼之下,光渠道的費用就已經使奶粉的價格增長了至少一倍,換句話說,一罐奶粉這么走一圈到終端,終端的價格相比出廠價至少要高出一倍。”
用錢砸出來的渠道
對于奶粉生產企業來說,出廠價才是真正落到手里的錢,目前多個奶粉行業的上市公司,如合生元、貝因美,其財務報表顯示,毛利率都在60%以上,然而營銷和運營支出出奇地高。以貝因美為例,根據其2012年年報,營收為53.5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為21.87億元和4.8億元,凈利潤為5.09億元,也就說凈利潤率為10%左右。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目前奶粉企業做得好的,凈利率也就是10%~15%,因為很多營銷需要企業負責,比如在各類媒體上投放產品廣告,節假日的促銷費用,還有活動期間的贈品費用等。
司馬瀚曾表示,“在中國,配方奶粉比較喜歡在電視上做廣告。在其他國家其實很少看到這種現象,因為這樣一來也會產生費用,疊加到了產品當中。”
在中國,大超市是奶粉的主要銷售渠道之一,然而這個渠道需要企業在產品賣出去以前就付進場費。某品牌奶粉的代理商告訴記者,“大超市屬于稀缺資源,然而費用太高,像沃爾瑪、家樂福,沒有300萬進場費根本進不去。即使進去了,單店每月的陳列費要3000元,配備一名導購要3000元,再加上超市定期會要求增加的廣告費、門店促銷費、節慶贊助費等,一個月下來單家大賣場的費用就在8000元左右,如果不是特別主流的洋奶粉品牌,一個月的銷售額不過3000元到5000元,等于算是賠本賺吆喝。大超市一年就給結兩次款,這又會導致財務費用的攀升。”
圣元國際董事長張亮曾公開表示:“國內奶粉全球最貴,這是事實。圣元奶粉也賣得很貴,這事讓人很糾結,圣元曾經堅持了四年沒有調價,后來實在撐不住了。銷售價格與制造成本有關聯,但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市場不接受低價位產品。消費者大多認為貴的一定好,企業就比著漲價,賺來的錢全都砸在渠道上,這是個怪圈。巧取消費心理,不斷調高價格,零售價格越高毛利就越大,新進入者就越多,競爭就越激烈,企業投入當然就越來越高了。2008年以前,中國市場上能夠數出來的品牌只有40來個,現在有900多個,都想蛋糕多切一塊。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