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
花崗巖加工點隔壁就是居民樓
2月11日上午,本報“民情365”記者來到仙居縣橫溪鎮橋亭村,35省道穿村而過,樓房沿著道路兩側一溜排開,這一段路就是臨石路。黃女士所說的幾家花崗巖加工點就“藏匿”其中。
沿著臨石路自東向西走200米,記者看到86號是連著的三間門面,與左右兩幢居民樓相隔不過1米左右。樓房是簡單的磚瓦結構,墻面沒有粉刷。門口的空地上堆滿了一疊疊未加工的花崗巖板,以及一些花崗巖洗手臺等成品。
記者走進一樓的屋內,看到西邊墻角擺放著兩臺切機,臺面濕濕的,上面放著一些花崗巖板材。地面還壘著一圈磚塊,這是個簡單的廢水沉淀池,這個區域比地面高出一截,里面積淀著石材加工產生的廢水、廢渣。記者看到有還有灰白色的水往屋外流淌,并直接滲進了屋外的地面。
一樓只有一個工人在做工,記者注意到,生產過程中,他沒有佩戴口罩等防護裝備。切機一運作,刺耳的“嘶嘶”聲隨之而來,還揚起了陣陣白色水霧和粉塵。
臨石路28號也是一家花崗巖加工點,與86號加工點不同,除了屋內在機器運作區域隔出一個廢水沉淀池,這家加工點的門口,一路挖出了一條淺溝,通到與隔壁26號接壤的電線桿下。溝里有淺淺的一層水在流動。腳踩在地面,泥土較軟。距離電線桿10厘米處,就是一個頗深的小水坑,積水呈灰色,正慢慢往地下滲去。
調查
噪音、粉塵、污水,鄰居們對此怨言頗多
黃女士是臨石路東段的居民,就住在花崗巖加工點附近。她說,天天都可以聽到大鋸、磨機和切機等機器在切割、打磨、拋光時發出的高分貝刺耳聲音。“早上七八點開工,下午5點左右結束,工人吃飯、休息時停一會工。生意好的時候,要做到晚上才停。”
黃女士說,產生的廢水、粉塵、廢渣等都是直接排放在戶外,這些加工點設備簡陋,只經過簡單的沉淀之后就直排地下,很容易沉淀、堵塞管道,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住在臨石路26號的沈女士說起隔壁的花崗巖加工點,也是一肚子火氣。“聞了七八年的石頭粉,對身體肯定是有害的。”沈女士說,家里的墻壁、窗戶等處都附著厚厚的粉塵,一摸就是一手灰,幾乎每天都要打掃。
而更讓沈女士覺得擔心的是,電線桿下的小水坑常年都在向下滲水,萬一導致土質變軟,電線桿倒下來怎么辦?她的房子地基不穩了又怎么辦?
協商
先盡量減少對居民的影響,再等下一步解決方案
記者找到橋亭村黨支部書記王金富,他介紹,臨石路兩側共有4家花崗巖加工點,并帶記者走訪了這4家加工點。
臨石路28號的加工點已經落戶近8年,面對與鄰居沈女士的矛盾,負責人王先生很無奈。他說,他也想搬遷,但目前鎮里沒有花崗巖加工的集中生產基地,不知道搬哪去。“也向鎮里反映過,希望能統一規劃一塊區域,讓我們能集中生產。”王先生說,他目前能做的就是灑水作業,并且在休息時間少開工,盡量減少對周邊住戶的影響。
經過協調,王先生打算把門口的小水溝填回去,在原廢水沉淀池旁再增加一口沉淀池,確保全部生產廢水得到沉淀之后再排出,且須對沉淀池進行封閉處理。
臨石路86號加工點的負責人匆匆趕來之后解釋,自己是2013年年底才搬來這里的,打算先把門口這批石材加工完,門口留出空地之后再做沉淀池,還會在門口砌一堵矮墻,以減少對鄰居的影響。
此外,臨石路東段的兩家加工點都沒掛出門牌,一家的負責人不在,另一家的負責人是一對夫妻,從事花崗巖加工已經多年,搬到橋亭村快2年。他們表示,生產廢水經過沉淀之后直排地下,是這一行業的普遍做法。而且表示,排出的水是沒有毒的。
王金富說,這些加工點的老板都來自附近下湯等村莊,與屋主簽訂了三五年的合同,租期沒到就讓他們搬走也不太好。“村里現在沒有多余的土地,能專門給這些花崗巖加工點使用。現在只能讓他們盡量減少影響,至于接下來要整改還是關停,就要等鎮里拿出下一步的解決方案了。”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