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橘鄉”美稱的涌泉,無疑是臨海市的農業重鎮。
農業重鎮如何做好“農”字文章?涌泉鎮黨委政府在農業合作社、農村金融服務、農家樂、農民康居工程四方面構筑平臺,規范農村專業合作社,創新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全面實施康居工程,發展特色農家樂,促進了農民增收,推進了新農村建設。
“四農”聯動不僅是臨海市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大特色,也是臺州市的亮點,引起了各級關注。
農業合作社:現代農業發展的“驅動器”
擁有柑橘核心示范基地面積1100畝,楊梅基地5000畝,聯結社員基地8100畝,總固定資產達1280萬元,年銷售總額6000多萬元,每年為橘農增收1000多萬元……這是臨海市涌泉鎮“忘不了”專業合作社的規模和“產”能。
該合作社成立于8年前,是當時全省首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合作社的初衷是解決當地橘農賣橘難,社員入社的原則是自愿、互利、民主、平等。
各合作社憑借技術、信息、資金優勢,在生產、銷售等方面進行合作、聯動,走生產合作、經營之路,共同抵御市場風險和共同構筑銷售網絡。
這之后,當地合作社迅速發展。至目前,涌泉鎮已建成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89家,涉及柑橘、茶葉、桑葚、楊梅、草莓等主導優勢產業,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進程,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梅峴村年產柑橘2000多噸。但以前橘農不知道用什么藥,經常亂用,導致柑橘品質不高,賣不起好價錢。合作社成立后,村里開設了由2名高級農技師、3名農技師和2名植保專業人員組成的“莊稼門診”,有問題專家隨時解答,還可到田頭現場手把手地教。這樣一來,梅峴村柑橘品質年年提高,注冊的“梅尖山”牌無核蜜橘還被農業部評為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橘農孔先進說,現在,我們村的柑橘根本不愁銷路,僅此一項,社員年增收均在8000元以上。
在涌泉,像孔先進這樣的橘農還有許多。目前,全鎮擁有幾十個柑橘品牌和注冊商標,說明當地人的品牌意識十分強。
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農村經濟發展的“孵化器”
農民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什么?貸款。
為破解農民貸款難問題,涌泉鎮進行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創新,實施“以農民專業合作為主體,供銷合作為依托,信用合作為后盾,互助社為補充”,集技術、信息、融資、營銷等多種服務于一體的“三位一體”、“多位運作”的農村新型合作組織模式,在信貸品種、金融服務等方面作了有益探索,享譽全省農村金融市場。
最讓當地農民津津樂道的是改成“一卡一點一服務”、“豐收小額貸款卡”、“合作社商標權質押貸款”、“資金互助社”等4個信貸產品模式。
2007年初,涌泉鎮在全省率先建立“放心農資信用點”34家,農民可以憑“支農授信卡”到指定的農資供應點賒購農資,貸款由供銷社向農村信用社結算后,直接轉成農民本人的小額貸款,無需抵押擔保。
去年初的冰雪災害,讓后涇村農戶葉顯云的3畝橘樹大面積凍死。要補種橘苗和施肥,又沒有那么多錢。這時,鎮干部送來了支農信用卡,他買了價值7000元的柑橘種苗和化肥農藥。
2008年初,涌泉鎮又推出了集循環小額貸款、資金匯兌、電子繳費等功能于一體的“豐收小額貸款卡”。至今,全鎮已發卡1216張,授信總額5454萬元,貸款4277萬元。梅峴村村民蔣順告訴記者,使用“豐收小額貸款卡”后,用多少貸多少,利息也省了不少。
去年8月21日,“忘不了”合作社以浙江省著名商標“忘不了”作抵押,從臨海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獲得了1000萬元的授信額度,并與信用聯社簽訂了全國首份農民專業合作社商標權抵押貸款合同。
在此同時,涌泉鎮又創建了新的金融載體,于去年11月創建了全省首家農村資金互助社。店頭村柑橘大戶林順妹成為該社第一個貸款人,從互助社借到了20萬元。有了這筆錢,林順妹去年柑橘收購的資金不愁了。
目前,資金互助社共有103戶社員。村民馮貽達是個販銷大戶,由于手頭沒有足夠的資金,曾經一度急得團團轉。但得知互助社有互助資金,他借了30萬元,把社員的橘子收來賣到俄羅斯,至今年1月下旬,已凈賺了10萬多元。
康居工程建在村民心坎上
去年上半年,涌泉鎮發動全鎮機關干部下村調查研究,發現農民反映問題最多的是建房難。深入分析,主要原因是用于建房的土地指標少。
一面是農民急需建房,一面是指標少,土地奇缺。怎么辦?該鎮以“政策引導、政府扶持”的方法,在幾個村進行了試點,并采取村黨員干部包干聯戶制度,責任到人。
土地整治向康居工程建設轉變,農民自建向代建聯建轉變,村莊建設向城鎮發展轉變,是涌泉鎮康居工程建設的一大特色。
正是堅持這“三個轉變”,在康居工程建設中,涌泉鎮不僅拓展了發展空間,破解了農民建房需求日增和耕地保護任務日重之間的矛盾,還改變了原來臟、亂、差的農居環境,扮靚了新農村。
截至目前,全鎮4個康居工程實施順利完成,共拆除老屋、危房舊房118戶187間,9000多平方米;拆除應拆未拆老屋和亂搭建房子等41戶48間,2328.6平方米,復墾新增土地面積21畝。
68歲的沙渚村村民林小冬,一家9口人,30多年來和6戶人家分別住在一間四合院的兩層木結構房子里,十分擁擠,因為老屋無法拆除,多次申請屋基得不到落實。村里實施康居工程后,林小冬終于建起了兩間四層樓房。如今,新房正在裝修,不日即可入住。林小冬說:“告別了30多年的舊房子,康居工程建在了我們農民心坎上。”
以橘為媒發展農家樂
“看橘園景,采涌泉橘,嘗農家菜。”不久前,椒江的黃福興一家興沖沖地來到涌泉鎮南屏山農家樂園,與數不清的城里來客一起,撿雞蛋、燒烤、品農家菜,笑聲陣陣,其樂融融。
南屏山農家樂園總經理張敏喜滋滋地說,橘熟時節,游客還可親自體驗摘橘子的樂趣。生意好時,每天到樂園的游客不下百人。可以說,農家樂休閑旅游帶富了一方村民。
在發展農家樂過程中,涌泉鎮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給予基礎設施、環境改造等補助。同時,不斷豐富農家樂的內涵,鼓勵村民制作特色農家菜,推出涌泉精品旅游線路,開辦“涌泉橘花節”和“中國無核蜜橘節”,使得農家樂的內涵不斷豐富。
如今,涌泉鎮的農家樂休閑旅游越來越被游客所喜愛。“吃農家菜、住農家屋、干農家活、享農耕文化”的愜意生活吸引著萬千游客。
農家樂帶來的經濟效益也著實樂壞了當地百姓。外岙村是個不足200戶的村莊,卻有26戶辦起了農家樂。村里特地建立了民俗文化及農耕文化基地,成為涌泉鎮典型的農家樂村。在鎮里舉辦的橘花節期間,26家農家樂每天爆滿。去年5月至今,村民馮仙友的農家樂僅游客吃飯收入一項就達7萬多元,橘子的銷量也增加一倍多。村民譚東飛說,每逢雙休日和節假日,她的農家飯店人滿為患,忙得不亦樂乎,收入可觀。
據該鎮負責人介紹,涌泉鎮已發展農家樂50余家,年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營業額6000多萬元,帶動上千戶農民從事農家樂相關產業。農家樂休閑旅游成了涌泉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