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之前,臺州的醫藥產業分散在各個縣(市、區),主要以生產原料藥和仿制藥為主,按行業人士的話來說,醫藥產業是“先發展后治理”的代表,為了擴大生產規模,企業的生產線不斷擴張,對環境的污染也日益加大。
2013年,對臺州的醫藥產業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一年,這年年底,全市醫藥產業發展大會召開,政府對做大做強醫藥產業做出了具體部署,并對發展醫藥產業進行財政和政策上的支持,開始了轉型升級之路。
今年1—4月份,全市醫藥行業完成工業產值91.5億元,同比增長14.4%,增長高于全市所有規上行業工業產值15.6%,總產值占比由2014年底的7%提升到目前的7.7%。
除此之外,臺州醫藥產業利潤可觀,1—4月實現利潤7.44億元,同比增長83.9%,增幅高于全市規上企業利潤總額73.9%。
這些數據足以說明醫藥企業在臺州規上工業的龍頭地位,但隨著規模不斷擴張,一些問題不可避免地浮出水面。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創新藥
其實大部分醫藥行業的“老人”都清楚,醫藥行業污染之所以大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大部分醫藥企業只能生產原料藥或仿制藥。
原料藥和仿制藥沒有自己的專利,但是生產成本低,工序簡單,可以批量生產,這樣一來,粗放型的生產方式就成了醫藥企業的第一選擇,導致污染加劇。
正如海正藥業董事長白樺所說,“醫藥行業的轉型關鍵點就在于做出屬于自己的生物藥和創新藥。”
記者了解到,如果一家醫藥企業研究出了有自己專利的創新藥,那就相當于擁有市場話語權,一類創新藥的利潤可以翻好幾倍甚至好幾十倍,不用再靠粗放型的生產方式來增加產值,這樣就會大大減少環境污染。
以臨海的華海藥業和奧翔藥業為例,華海藥業生產出高端的生物藥,成為國內首家獲得美國藥品批準文號的企業,今年1-5月份,華海在美國市場銷售制劑1.8億元,同比增長41%。奧翔藥業則出資4500萬與鄭州大學合作,生產出治療腦梗塞的一類新藥,擁有完全的自主產權,市場廣闊。
而目前臺州醫藥企業的規模普遍偏小,產業鏈偏低端,近80%的醫藥產能仍集中在原料藥環節,而整個臺州進入中國醫藥企業百強的只有海正、雙鴿、仙琚制藥、華海藥業4家。
從制造向“智造”轉型
當今世界正在進入“工業4.0”時代,每個國家在爭分奪秒地對工業進行轉型升級,今年5月國務院出臺的《中國制造2025》成為臺州醫化企業轉型升級的“模板”。
近兩年,政府對醫化企業的改造處于“四化”階段,具體說就是物料輸送管道化、生產過程密封化、操作自動化、管理信息化。另外,將要求醫藥企業退出污染大產值小的項目,并將整合低小散的低端醫藥生產鏈,進行轉型升級。
“四化”改造目前已逐步完成,接下來引導企業向高端藥投資成為重頭戲。會議提出,力爭在2020年前完成對臺州醫藥制造模式的改造,讓臺州的醫藥產業向國際靠攏,由生產原料藥向生產成品藥劑和創新藥轉型,并大力引進一批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醫藥企業。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