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本陳舊得泛黃的招商手冊上,記者看到了浙江嘉興桐鄉鞋業皮革城計劃建成后的模樣:商場一樓的中庭豎立著三棵巨型椰子樹,透過玻璃穹頂可以看到藍天白云——在浙北這座縣級市,這樣的布局算得上時髦。
然而,盡管對接著烏鎮每年數百萬的游客資源,開業時被許多人視為“政府一號工程”,這座曾計劃與被視為中國皮革業龍頭市場的海寧皮革城分庭抗禮的商貿綜合體卻沒能譜寫輝煌篇章。
造訪的人都會對它寥落的近況唏噓不已:玻璃櫥窗多處殘破,往里探視,不完整的塑料模特橫七豎八,包裝用的紙盒、掛衣架等舊物一片狼藉,連外立面的墻灰都已經被剝蝕,早已沒有了生氣。只有雨聲反復砸落在昔日精心打造的蓮花雕塑上,顯得既鏗鏘又肅殺。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桐鄉市政府2005年一份“專題會議紀要”上看到,桐鄉首座皮革城當時被確立為“桐鄉市重點專業市場”,當地媒體也曾對它叫板海寧的商業前景大著筆墨。但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愿望都在后來重復建設導致的惡性競爭中落空。
據悉,執掌這座廢墟的幕后老板如今也正試圖重整旗鼓,想將皮革城的“舊瓶”裝上尾貨市場、毛紡城這樣的“新酒”,而至于能否涅槃重生,目光又重新聚焦在當地政府的作為上。
“2005年投了20多萬買的商鋪,等于買了一只垃圾股,還不能割肉。”在桐鄉鞋業皮革城原先人氣最旺的一樓,記者見到了獨自驅車前來的業主孫錚,他在全國多地投資商鋪,此處被他視作唯一的敗筆。
“2004年我在上海柳州路買過商鋪,后來被收購,賺了100多萬元;在花橋買的是沿街商鋪,每年租金收入也超過2萬元,只有這里不光利潤打水漂,什么時候脫手也是遙遙無期。”孫錚說罷,碾了碾撒在地上的煙灰,旁邊則是堆積如山的裝潢垃圾。
據記者了解,2006年開業時,桐鄉鞋業皮革城也曾風光一時。“前期生意好的時候,一個商戶每月可以賺十多萬元,我許多朋友組團過來,現金用完還要借錢采購,最景氣的頭幾年,停車場根本不夠用,私家車和旅游大巴都要停到皮革城對面的空地上。”孫錚對記者回憶。
另一位本地業主告訴記者,由于銷售火爆,搶購甚至需要托關系“開后門”。“因為項目開發商和我的單位有工作往來,我是靠著內部渠道才搶到了一套底樓的商鋪,當時政府非常重視這個項目,銀行貸款配合也很給力,一般情況下購買商鋪只能貸款五成,皮革城項目允許貸款六成。”
誰也沒預料到,彼時的熱火朝天只是曇花一現。6月10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現場看到,如今皮革城已經人去樓空,只有靠近正門的位置徒留了兩位商鋪租客,由于訪客寥寥,正緊盯著電腦屏幕上的股票行情。
“我們是專門做皮帶批發的,幾乎不做零售,所以圖租金便宜,把這里的商鋪當作客戶提貨的倉庫用。”租客徐玉萍對記者坦言,盡管每月租金總額只需要2000元,目前經營狀況也只是勉強維持,淡季甚至入不敷出,“現在房子還會漏水,我們不得不自己掏錢把水管引到廁所,物業基本荒廢了。”
據孫錚介紹,目前業委會成員大約有600多人,“有的投資者是舉家購買,一家人買了5套,也有不少是老年人,原先打算做養老用。”在他看來,桐鄉鞋業皮革城淪為“鬼城”的分界點是鞋業皮革城幕后老板的“換手”。
記者獲悉,桐鄉鞋業皮革城的“老東家”是浙江聚寶置業有限公司,其于2007年被上海仲盛集團整體收購。孫錚告訴記者,仲盛接手后,曾一度打算將其轉型為“韓國服飾城”,“當時還專門新建了兩部觀光電梯,想將皮革城樓上幾層打造成韓國服飾市場,原先的許多商戶都因此被清空,但最終韓國項目談判失敗,整座城閑置至今。”
當時被確立為“桐鄉市重點專業市場”的皮革城如今已是一片蕭條的景象。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勞佳迪 攝
皮革城已經人去樓空,只有靠近正門的位置還有兩位商鋪租客。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勞佳迪 攝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