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19年12月10日
信息來源:
“籃球外交”,來者不善
2010年5月25日剛剛結束的第二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熱熱鬧鬧地過去了。當然了,我們各大媒體討論的也是熱火朝天,認為我們取得了巨大成功。甚至呢,希拉里和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還上了《魯豫有約》的節目,談人生、婚姻、子女、理想等等,他們怎么那么輕松???而且財政部長蓋特納西裝上衣一脫,運動鞋一換,上場打籃球了!
美國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是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美方的領軍人物。對于這位領軍人物在對話開始前半天中所進行的籃球秀,《華爾街日報》給予了特別關注,稱“蓋特納在比賽中顯示了良好的團隊意識:愿意傳球,協同防守”,但同時質疑,“在美國總統繼任順序中排名第五的美國財長身上應有的.股霸氣哪兒去了?”“蓋特納是不是勉為其難地試圖給主人留下個好印象?”實際上,中美之間“籃球外交”在2009年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就已出現,當時美國總統奧巴馬送給中方首席代表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一個他簽名的籃球,媒體對此的評價是《籃球傳情,奧巴馬傳得巧,王岐山接得妙》。而蓋特納在接受中國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之所以上場打球主要是因為籃球館的新能源照明系統來自美國艾奧瓦州的一家小企業,“在這里打籃球,大家會注意到這些照明系統。”那么,蓋特納的籃球秀究竟包含著怎樣的深意,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國到底.想什么呢?
蓋特納打籃球的時候,我們的人還不忘提醒上場的球員,趕快把球傳給蓋特納。透過籃球這個小事就可以想象得出,我們在面對美國人的時候,是多么的戒慎恐懼、惶恐不安、低聲下氣,真是讓人感到難過。更讓人難過的是,這次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本質和蓋特納打籃球是一模一樣的,我們又把籃球恭恭敬敬地送到了美國人手中。我為什么這么說?就是因為美國從2009年9月20日就開始謀劃這一系列的陰謀了。各位記不記得,去年5月我就呼吁我們政府要警惕美國展開的匯率大戰,我是全世界第一個這樣呼吁的學者。當然了,我們政府還.一如既往地不聽我的。2009年9月20日,匯率大戰開打了。到了2010年的3月底,美國130個國會議員聯合寫信給財政部長蓋特納、商務部長駱家輝,要求他們在2010年4月15日把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是因為如果把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的話,美國就可以對中國所有出口美國的產品征收27.5%的關稅。
可是我實在不覺得美國人會這么傻,他們有什么理由發起貿易大戰呢?請讀者想一想,如果美國真的在4月15日把我們列入匯率操縱國的話,雖然表面上他們可以征收27.5%的關稅,可是萬一中國政府報復怎么辦?當然了,我們政府敢報復的幾率是非常小的。不過我們如果報復,也對美國出口到中國的所有產品征收27.5%的關稅的話,這就成了一場不折不扣的貿易大戰,最后的結果雖然是中國受重傷,但是對美國也同樣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因此我實在不覺得美國會這么傻,它們干嘛甘愿受傷害呢?連我這種水平都能想得通,奧巴馬的團隊比我聰明得多得多,他們不會想不通的,我認為他們一定會以貿易大戰為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匯率大戰。請讀者想一想,如果能夠利用4月15日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的天賜良機,逼迫人民幣匯率升值27.5%的話,這個結果不是和關稅增加27.5%一樣嗎?而且,匯率升值中國政府也沒有什么理由報復,因為是我們自己要升值的嘛。
在經歷了5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與6次中美戰略對話之后,2009年4月,中美兩國元首在20國集團倫敦峰會期間決定,將兩個對話體系合而為一,以“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名稱形成機制,延續下去。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特點,就是在一個統一的框架之下通盤討論政治、外交、經濟、金融等領域的對話與合作。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已于2009年7月27日至28日在華盛頓舉行。作為世界大國,中美之間對話范圍十分廣泛。就美國而言,既有全局性、戰略性和長期性議題,也有迫于國內政治壓力必須拿到對話現場的具體問題和短期熱點問題,以至于在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時,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笑稱,“除了沒談登月,恐怕很多問題我們都討論了”。近兩年來,清潔能源與環境保護、金融市場準.和投資雙向開放、朝核問題、打擊恐怖主義等,都是中美雙方的焦點話題,而只有在這一系列問題中能找到利益交集,在具體議題中能夠體現公平原則,尊重彼此的關切所在,才能真正完成對話使命。那么,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之下,美國最想在哪方面取得進展呢?
但是中國的商務部以及工信部在2010年的二三月做過壓力測試,結果顯示,人民幣匯率升值3%的話,中國的傳統勞動力密集產業的利潤率將為零,如果升值超過5%的話,中國傳統勞動力密集產業將大量倒閉,就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中國政府對于匯率升值的底線是3%到5%。而美國的底.呢?是20%到41%之間,差距這么大,雙方根本就沒有交集。
日本的反省:依賴美國的罪與罰
2008年11月25日日經平均指數為8 323點,若將2007年7月最后一周的日經指數的平均值16 978點定為100,則2008年11月25日的股價水平僅為49.0。2008年11月25日道瓊斯平均指數是8 497點,若將2007年7月最后一周的道瓊斯平均指數13 182點定為100,則2008年11月25日的股價水平為64.3。
由此可見,日本的股價跌幅遠高于美國。當然,這種計算結果在不同時間段之間進行比較時,會得出不同的值。盡管如此,選取任何相同的兩個時點進行比較,都得出日本的股價跌幅大于美國的結論。
為什么日本的股價會如此暴跌呢?以下幾種說法很值得我們思考。
其一是“對岸失火”說。但如果僅是“對岸失火”,日本的股價并不會如此暴跌。從現在發生的一切來看,問題的實質不僅僅是“美國的次級貸”問題,而是日本經濟本質的問題。因此預計今后日本產生的問題會比美國更嚴重,日本股價跌幅會更大。只要我們能虛心坦誠地接受市場傳遞的信號,必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其二是“外資出逃”說(因改革意愿不強而引發外國投資者出逃,進而導致股價下跌)。外國投資者出逃是事實,但日.企業業績惡化才是真正原因,并不是因為改革意愿不強(“改革”只是政治口號,并不能改革日本的企業和日本經濟的本質)。再有,因外國投資者賣出日本股票后將資金帶回本國,這會導致日元貶值,而實際情況是——日元還在升值。因此,這種說法也過于草率,要理解日本股價暴跌的原因,還是有必要考察日本經濟的運行機理,因為這和國際資本流動緊密相關。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經歷了黑色星期一、亞洲金融危機、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衰亡、IT泡沫破裂等重大危機事件。這些事件對于危機的當事者來說是非常嚴重,但從世界的大版圖來看.是一個局部事件。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也是二戰后日本最大的經濟危機,但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并不大。與日本的經濟泡沫破裂相比,此次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更深、波及面更廣。
本文摘自[日]野口悠紀雄的《日本的反?。阂蕾嚸绹淖锱c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