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式管理的困境
人們希望自然擁有可以輕松理解的秩序。 ——楊振寧
導讀
組織的目標能否以靈活多變的方式來實現?
在組織管理中,規章制度、打卡鐘等控制手段能否創造秩序?
組織為什么運轉失靈?
我們沿著平緩的石頭小路向山上走去,花了好長時間才到達目的地。我的馬剛剛學會馱東西,還不是很熟練,一路上不是撞了我的背,就是碰傷我的腳后跟。最后,它還是踩到我的腳趾上,盡管穿著靴子,我的腳趾依然被踩得疼痛難忍。但這是很值得的。這里是美國落基山脈,美麗的景色一如既往。我坐在小溪邊,把雙腳放到溪水中。向遠處望去,溪流閃著金光,一直流向隨風擺動的綠色草叢。周圍有松樹、山巒,雄鷹。牧場的盡頭,一只駝鹿正向我們這里張望,并將其龐大的身軀藏在一棵不到10公分粗細的樹后,而這棵樹剛好在我們的視線之內。見此情景,我們感到很好笑。不過,仔細想想,我認為這其中所蘊涵的道理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幾個月來,我一直在對包含若干過程的結構進行研究——它們既能夠長久保持自己的特征,但又不拘泥于任何一種物理形態。再回到眼前,溪流在我腳邊形成了旋渦,這是我見過的最美麗的溪水。因為正在度假,我不想就溪流做深入的思考,但是,只要我醉心于它的流動,各種想象還是不斷在我的頭腦中涌現。
最后,我不禁要問:在組織管理方面,溪流能教給我們什么道理呢?我為眼前無所不包的內容所吸引:旋渦里有泥沙、草、水,還有石頭。溪流最突出的能力是適應與改變,隨著能量的移動,它又會呈現新的結構。但我覺得,在這一適應性的背后,是水對于流動的需要。水因為重力作用而從高處流向低處,并最終回到大海的懷抱。形態雖然在變,但目標是明確的。結構的出現,僅僅是臨時性的解決方案,所起的作用是創造條件而不是干預。而我從各種組織中學到的單一形態、正確答案、過去的實踐等理論,在這里全然不起作用。溪流對巖石的響應,不是一個,而是多個,不然,就不會有美國的大峽谷。科羅拉多河懂得,回歸大海的道路本不是一條,而是無數條!
很多組織都缺乏這種信念,不相信能以靈活多變的方式實現它們的目標,不相信只要將關注點放在決心和愿景上,它們就可以有完美的表現。我們已被組織結構問題搞暈了。我們建立的組織結構僵化而又復雜,因為我們認為,組織結構必須防止破壞力量的產生,這種力量會給我們帶來災難。我們眼里的世界是一個敵對的世界,組織或者建立組織的我們,如果要想生存,只有建立足夠精明的組織,才能有效抵御自然力的破壞。溪流與自然力則建立與此完全不同的關系。它們懷有堅定的信心,知道它們奔向大海的熱切希望一定會成為現實。大自然不但產生對溪流的呼喚,還給出了答案。
我經歷過的很多組織活脫脫就是戒備森嚴的堡壘。防御氣息彌漫在組織中:嚴守的秘密和上鎖的私人文件;命名為“戰役”、“沖突”、“戰爭”、“爭奪戰”的活動,以及用常見的、描述進攻和防守的體育術語來命名的活動。很多組織認為,即便對它們的員工也必須進行防衛,這主要是通過規章制度、指導方針、打卡鐘、規程來實現。我曾經工作過的一個組織,給新員工的見面禮是27個他們可以被立即解雇的理由,同時他們還會因為其他理由被解雇。一些組織有嚴格的行政管理系統,一個部門的員工不能與任何其他部門的員工交流。在大多數公司里,管理制度都規定了可以向誰咨詢、向誰建議或者可以對誰進行評論。如果任由組織里的這些因素相互融合并進一步相互作用,也就是說任由一些員工進行坦誠的交流,我們擔心會發生難以預料的事情。我們害怕出現難以收拾的局面。
人們渴望世界能夠繼續穩定運轉,但又時時刻刻籠罩在恐懼與脆弱的陰影下,因此,在得到溪流啟示之前的相當長時間里,我都想知道這一現象的奧秘。無所不在的恐懼一定是從某個地方走向我們的。但究竟是哪里呢?按照現代西方思想,我認為其中一個來源是我們對一些概念的模糊認識,這些概念是從17世紀的科學中提煉出來的。那時,世界被看做一個因“上帝第一推動”開始運轉的機器,這是一個封閉的系統。這樣,“熵”熵:熱力體系中,不能利用做功的熱量。即用熱能的變化量除以溫度所得的商。——譯者注的概念就逐漸被我們熟悉。機器不斷磨損,最后停了下來。詩人葉芝(Yeats)寫道:“萬物零落,中心已失去控制力,世界處于混亂狀態。”我們認為,宇宙不可能通過自身的調整過程而繼續發展下去,并煥發出青春的氣息。我們要想前進,就必須提供能量來扭轉其衰敗進程。因為我們是地球上的精靈,將靠頑強的意志力使世界繼續運轉。我們將為生存而抗爭。
事情一直是這么糟糕!有些東西僅僅是我們的想象,很久以來,我們就是如此認識世界的。該打住了。我們應該把過去對世界的認識放在一邊,以更輕松的方式去看清世界的本來面目。不僅僅是溪流能給我們帶來啟示;實際上,只要留心觀察,學問隨處可見。但問題的關鍵在于:如果不是讓我們剛好碰見,到哪里去找秩序的源頭呢?
我想,自然不但向人們展示了各種各樣的秩序,還清楚地告訴我們秩序是如何實現的。雖然我們有過被波動和變化打亂了計劃的經歷,但從本質上說,世界是有序的。波動和變化是建立秩序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
生命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造的過程。為了說明生命創造自身的能力,人們自創了一個陌生的詞——“自創生”自創生,(Autopoiesis),源自希臘語,意思是自我生長或自我發展。——譯者注。“自創生”是生命為了變化、發展而進行創造和更新的基本過程。生命系統是包含大量過程的網絡組織,其中的每一個過程都對其他所有過程產生影響。整個網絡以相互合作的方式進行自我創造。所有生物都將經歷相同的過程。正像系統科學家埃里克·詹奇(Erich Jantsch)所說的那樣,生命系統是“永不停歇的組織結構,它在不斷地進行自我更新。”對變化進行思考時,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悖論:一方面生命系統創造出自己,另一方面它將適時地改變自己以保持生存。當有機體感到變化是保持自己生存的唯一途徑時,變化就將立刻發生。
關于生命系統的另外一個悖論是:在更大的關系網絡內,每一個生命體都能保持自身的特征;反過來,這一關系網又直接影響到其特征的形成。每一個生命都以單獨的實體存在,但它同時又是整個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當我們觀察和分析組織當中的員工個體時,關注點放在了人的差異上,這似乎要把人一個一個地分割開。事實上,只有我們學會參與到關系網絡中,我們才能生存下來。“自創生”描述了完全不同的世界,所有的生命體都能夠“通過與系統內其他生命體的相互作用創造出自己”。世界不是輕易就會四分五裂的,不需要我們把它捏合在一起。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過程,正是這些自相矛盾的過程促進了事物的發展與和諧。
《領導力與新科學》 作者:(美)瑪格麗特·惠特利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