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行動 事小意深
最近,不少地方發出倡議:使用公筷、公勺。得益于疫情的倒逼,這些倡議受到較多關注,并且在不少地方有效踐行。不只是餐桌上的文明,還有公共場所的文明、旅游文明、遵守疫情監控舉措以及禁止濫食野生動物等等,都被加以強調。同樣是得益于疫情防控的需要,這些文明倡議得到了較多呼應。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被擺上了公共文明“大桌面”的“小細節”,能否隨著疫情態勢的向好而不再被遺忘?某種程度上,疫情防控恰是一次提升公共文明的有利契機,值得公眾和相關政府部門借機凝聚共識、祭出有力行動。
倡議公筷行動,小事不小。從之前公布的疫情案例可知,多起病例源于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普遍流行的“共食制”,為病毒傳播制造了機會。因此,北京、上海、杭州、溫州、衢州、嘉興多地都發出了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議,紛紛打響“舌尖上的防疫戰”。
從這段時間大家的支持率和實施效果上看都相當不錯。不止可以防范新冠肺炎病毒,科學文明的餐桌禮儀還可以防止幽門螺旋桿菌、皰疹病毒、上呼吸道感染等多種傳染病的交叉感染,同時也有利于控制飲食量、均衡營養。
其實“分餐用公筷”的倡議一直都存在,早在1993年,中國烹飪協會就多次向全國餐飲業提出“分餐制”改革。但在現實中,收效并不明顯。推行難,主要是因為我們有著根深蒂固的合餐觀念。筆者有一次和朋友聚餐,因為身患感冒,主動提出使用公筷,卻被朋友們吐槽“太見外”。
觀念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通過普及知識、宣教利害來逐漸實現。上世紀初,某知名大學的校訓中就有一條:不隨地吐痰。為何?隨地吐痰,古已有之,早成習慣。寫進校訓之中,無疑將科學常識進行了一次很好的宣傳。倡導文明科學就餐,不僅僅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之舉,更應持續固化為全民共識、自覺習慣。
形成文明新風尚,除了每個人主動提升自己的認識,也離不開管理上的創新和推動。前幾年,北京提出夏天要讓“膀爺”穿上衣服,上海規定當街馬路不準晾曬衣物被褥,杭州提出斑馬線前“車讓人”,對于各地文明程度提升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這段時間,杭州太子灣公園為了避免游客聚集,采取實名預約制,每天兩場,每場入園人數控制在5000人。往年春天,太子灣公園賞花的游客天天爆滿,不僅游覽體驗變差,幾乎每年媒體都會報道郁金香被踩壞的新聞,管理難度也大大增加。
其實國內不少景區在日常管理之中已經采取預約制,既能提升管理效率,又增加了游覽的舒適度。最美的風景是人,這種精細化治理措施在疫情結束之后,不妨繼續下去,相信對于塑造更加文明有序的游覽習慣大有裨益。
公共文明是多維度的。除了餐飲文明、旅游文明,還有法治文明。這次疫情,還讓我們更加體會到了遵守規則的重要性。疫情之初,并非每個人都能自覺配合疫情監控舉措。
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之后,多數人都能嚴格按照要求測體溫、自我隔離。這是公民法治文明的提升。今后,如果我們能把這種規則意識保持下去,無疑將大大降低整個社會的運行成本。
此次公筷行動與其說是“舌尖上的防疫戰”,不如說是“文明風尚的防疫戰”。于國于己,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規則意識都值得大力倡導和踐行。世界衛生組織曾有調查,90%的人通過健康管理和教育,能把醫藥費降低10%。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要堅持預防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這次疫情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我們的日常習慣和規則意識,如果能抓住契機塑造新的文明風尚、新的行為規范,把壞事變成好事,無疑是一種收獲和進步。
來源:浙江日報 - 逯海濤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