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4月17日
信息來源:
16家影視公司一季度虧損超11億
經歷了兩個多月的停產停業,影視公司過得怎么樣?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4月15日晚間,已有16家影視上市公司對外發布一季度業績預報,并有超六成公司處于虧損狀態,累計虧損額至少達到11億元。而其余盈利的影視上市公司中,也有多家出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下滑的情況。影視行業的嚴寒倒逼著每一位從業者做出改變,甚至悄然蔓延至整個影視生態鏈。
超六成虧損
4月15日晚間,當代東方與長城影視紛紛發布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報,至此國內已有16家影視上市公司預先披露今年一季度的業績情況。數據顯示,大多數影視上市公司均未能逃離虧損的處境,且虧損公司的數量達到10家,占比超六成。
以萬達電影為例,該公司在業績預報中指出,預計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5.5億-6.5億元,其也是這16家公司中虧損規模最高的一位。同時,金逸影視、華誼兄弟和幸福藍海的虧損規模也均在億元以上,此外,其余6家出現虧損的公司則普遍虧損在數千萬元。
對于出現虧損的原因,不少公司表示均與電影業務有關。金逸影視在業績預報中指出,自今年1月24日起,公司旗下自有影院及廣州金逸珠江電影院線有限公司旗下加盟影院已全部暫停營業,截至公告提交日仍未恢復營業,直接影響了公司的經營收入,但公司仍需承擔相應的固定成本,導致公司報告期內利潤虧損。
影視傳媒行業分析師曾榮表示,當下票房仍是我國電影市場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從目前情況來看,由于疫情尚未完全消失,仍需進一步防控,因此線下觀影短期內仍難以實施,涉及電影業務的影視上市公司的業績仍會持續受到影響。
而在電影上映全面取消的同時,劇組停拍也導致部分公司的推進未能按照原計劃實施,收入下滑。慈文就在業績預報中指出,報告期內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影視業務生產發行基本陷入停頓,加之影視業務的生產制作和發行周期導致公司收入確認存在一定的季度性波動等原因,公司一季度影視業務收入確認金額很少。
凈利逆勢增長
盡管超六成的影視上市公司在今年一季度業績虧損,但也有少數公司實現盈利。
業績預報顯示,包括光線傳媒、新文化、華策影視、華錄百納在內的6家影視上市公司在今年一季度盈利,其中華策影視和華錄百納甚至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逆勢增長。
據華策影視發布的一季度業績預報顯示,該公司在今年一季度預計實現盈利1億-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7.1%-205.14%。報告期內,華策影視確認收入的電視劇項目有《錦繡南歌》《拾光里的我們》《完美關系》等以及廣告等衍生生態業務。
除此以外,華錄百納也實現了利潤增長,并預計今年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在1707.99萬-2000.79萬元之間,較上年同期增長75%-105%,而收入則主要來自于媒介資源的硬廣項目投放及過往劇目的多輪發行。
從中可以看出,支撐業績增長一方面仍與相關公司此前儲備的影視劇作品通過相關布局實現收入有關,另一方面則是旗下涵蓋除影視外的其他業務,帶來一定收入。“影視行業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每一部作品均不能完全保證上線后是否能達到市場預期,這便會對業績帶來風險”,在曾榮看來,尤其是近年來,影視行業出現較多變化與調整,令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再一次增加,一旦遇到特殊情況,便會對相關公司的業務發展帶來影響,甚至是此前投入的資金與精力均打了水漂,如何完善自身業務尋求穩定的業績發展,是不少公司當下考慮的重點。
倒逼升級
近些年來,影視類上市公司業績普遍虧損、兩極分化等現象其實早已屢見不鮮。以2019年前三季度為例,據公開資料顯示,多數公司業績下滑,其中12家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減少,甚至是虧損,占比達到75%,而影視項目的市場反饋不達預期則是影響公司業績的主要因素。
“近兩年隨著影視行業的市場大環境調整不斷,無論是政策還是行業規范,抑或是觀眾消費習慣、市場需求的改變,都在倒逼著每一位從業者強化自身。影視行業雖然始終離不開內容為王,但這次疫情影響的不只是某家公司的利益,而是正在悄然改變著整個影視生態鏈,身處其中的上市公司自然也難以獨善其身,因此從業者在此時更應該明白什么是審時度勢。”影評人劉暢如是說。
為了抵抗環境變化、降低業績風險,如今許多影視類上市公司都會選擇多元化、全產業鏈的發展路徑,避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但對此業內的意見不一,部分人認為這有利于挖掘內容價值,避免影視業務收益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影響,但同時也有從業者認為,一家公司很難在多個領域均獲得成功,與其將業務領域擴散到各個方面,不如只選擇其中兩三種深入布局。
“市場環境在變,今年影視股面臨的挑戰將尤為嚴峻”,投資分析師許杉進一步強調,雖然目前國內影視市場的發展趨于理性,但未來空間仍不小,而影視類上市公司若想獲得更大收益,還需關注并挖掘出影視市場的多渠道變現方式,且每一個電影項目從創作到最終推向市場中的諸多環節,均存在獲得收益的可能性,關鍵在于相關公司如何去操作每一個項目。
(文章來源:北京商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