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4月20日
信息來源:
原標題:顏值提升、內涵豐富,浙江老舊小區這樣改造—從“改房子”到“改生活”。
去年浙江被列為全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省后,相關工作就緊鑼密鼓地展開。今年,全省將改造不少于500個城鎮老舊小區,總投資超過75.8億元,受益居民28.5萬戶。怎么改?由誰來改?錢從哪里來?近日,省建設廳編制出臺《浙江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技術導則(試行)》(下稱《導則》)。
既重“面子”也重“里子”
近日,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杭州市上城區紫陽街道新工社區正經歷“微更新”,到6月底將實現“逆生長”,變身為一個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小區。
“本輪改造內涵豐富,主要圍繞設施改造、環境優化、服務提升三個方面,完善老舊小區功能。”省建設廳城市建設處一級調研員郎利民介紹,《導則》提出“六個有”的目標: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有整潔的居住環境、有配套的小區服務、有長效的管理機制、有特色的小區文化、有和諧的鄰里關系。
具體來說,設施改造方面,除了給小區“美顏”,還要為小區增加一批“新基建”:加裝電梯、無障礙設施、智慧安防改造、停車設施、充電樁、污水零直排、通訊設施“三網融合”、養老托幼設施等。
在環境優化方面,改造要深度挖掘小區特色文化,尊重及利用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街巷和景觀。
服務提升,也是改造的重中之重。《導則》提出“同步改造提升、同步服務提升”的基本原則,小區改造完成后提供配套物業管理服務,并將落實長效物業服務。《導則》“鼓勵進行局部改擴建老舊小區的公共活動用房”,以提升小區的服務能力。
居民由“配角”變“主角”
據介紹,本輪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總體上以2000年前建成的、群眾改造意愿強烈的老舊小區為重點,不包括已納入棚戶區改造計劃的小區,但也允許“破例”。在時間上,還可將2000年后建成、符合改造條件的一并納入;在地域上,由縣城城關鎮拓展至建制鎮;在小區類型上,不局限于房改房、公房,將商品房、自建房也納入改造范圍。
小區怎么改?《導則》提出,按“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原則,積極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加強政府引導和統籌協調,動員群眾廣泛參與。
“堅持政府引導、多方參與,能改則改、愿改盡改,政府不大包大攬、不大拆大建,不下指標、不下任務。”郎利民說,居民是本輪改造的主角。
《導則》提出,由各地根據小區實際和居民意愿自由組合確定改造清單,并對施工驗收、全周期管理等提出要求。
從民生工程到發展工程
新一輪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更強調站在拉動內需、推進制造業和服務業發展,穩定投資、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度來推進,不僅是民生工程,更是一項“發展工程”。
這一輪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堅決避免房地產化,堅決守住兩條“紅線”:一不拆居民住房,二不動遷居民。兩條“紅線”一劃,老舊小區改造的資金籌措,其實比以前更難。那么,本輪改造的錢,從哪里來?
《導則》要求,創新老舊小區改造投資融資機制,探索多元化融資,運用市場化方式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在這方面,浙江已有不少成功實踐。舟山市定海區以固定資產向中國工商銀行定海支行申請了3.5億元的銀行貸款,用于城區老舊小區改造。金華市浦江縣中山路區塊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由政府和居民共同出資,居民出資比例達到25%。
根據《導則》,老舊小區改造中應當通過整合存量房產或建設增量房產,為物業服務企業提供必要的管理辦公和經營場所,并形成小區后續服務自我“造血能力”。
來源: 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