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4月23日
信息來源:
從火車到機場 安檢互認一票到底即將實現
去機場如果乘軌道交通,購幾次票,特別是帶著行李箱需過好幾次安檢,給人們的出行帶來極大不便。這種情況即將得到改變。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近日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促進樞紐機場聯通軌道交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要求促進樞紐機場聯通軌道交通,提高出行便捷程度,簡化換乘環節,優化軌道交通車站城市航站樓的值機、行李托運等服務,推進軌道交通與機場安檢互認,提供便捷的換乘服務。創新服務,開發空鐵聯程聯運產品,研究推出一票到底、多種票價機制等靈活措施,方便旅客出行選擇。
此次國家發改委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軌道接入機場的規劃要求以及分類標準。同時列出11條樞紐機場聯通軌道交通重點項目清單。涉及機場有北京首都/大興、北京/大興、上海/浦東、上海/虹橋、深圳/寶安、西安/咸陽、昆明/長水、天津/濱海、廈門/翔安、長沙/黃花、蘭州/中川。
分別對應的11條城際鐵路,其中滬通鐵路連接上海浦東機場線和陜西閻良—咸陽機場城際鐵路已開工建設,其余9條線均計劃今天開工建設。
科技日報記者注意到,《意見》根據機場旅客集散需求和相關規劃建設等情況,對功能定位、規模不同的機場分類施策,并劃分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國際樞紐機場應聯通干線鐵路或城際鐵路或市域(郊)鐵路或城市軌道交通,有效輻射周邊800—1000公里范圍內的地區;
第二層次,區域樞紐機場應盡可能聯通干線鐵路或城際鐵路或市域(郊)鐵路或城市軌道交通,有效輻射周邊300—500公里范圍內的地區。
第三層次,其他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以上的機場應盡可能聯通市域(郊)鐵路或城市軌道交通;
意見中這句話也值得關注:“本期規劃目標年預測年旅客吞吐量可達到3000萬人次及以上的機場,宜充分預留干線鐵路或城際鐵路等建設通道。少數具備條件的支線機場也應盡可能聯通軌道交通。”
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的“2019年民航機場生產統計公報”,2019年我國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總數達到13.5億人次,同比增長6.9%。其中,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以上的機場達到39個,超過3000萬的機場共有11個,分別是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廣州白云機場、成都雙流機場、深圳寶安機場、昆明長水機場、西安咸陽機場、上海虹橋機場、重慶江北機場、杭州蕭山機場、南京祿口機場。
專家認為,除硬件聯通外,空鐵路聯運樞紐還應盡快做到軟件設施的全方位聯通,積極推動整合信息平臺,加強數據、時刻、規則等銜接,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
對此,《意見》也明確,將建立健全空鐵聯程聯運管理體制機制,切實打破行業分割,打通運營規則,完善協作機制,破解聯程聯運管理中的難題。
來源: 科技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