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5月08日
信息來源:
設定夢想,追求夢想
2009年夏天,還在復旦大學念大四的成都女孩胡馨月被哈佛大學教育學專業錄取,成為哈佛大學碩士研究生。胡馨月畢業于成都一所著名的中學,當時最出名的哈佛女孩劉亦婷就是她的學姐,她初一剛剛進去的時候劉亦婷剛畢業,聽老師講述了劉亦婷的故事后,胡馨月不服輸的性格上來了,“她能去,我也能去”。之后,胡馨月選擇留在復旦大學讀本科,同時仍然不忘自己的“哈佛夢”。而胡馨月從大一就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除了訓練語言考試,也非常重視平時成績,最后在“學美教育”的幫助下,2009年被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全獎)等七所頂尖名校同時錄取,她當仁不讓地選擇了自己的夢想所在地——哈佛大學。
生于臺北,知名華人作家劉墉(1949—)的夢想就是上哈佛讀書,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寫道:你知道我小時候聽過的第一所美國大學是哪個嗎?是哈佛!高中時,從百科全書上,我知道哈佛的歷史遠比美國長,但早在20世紀60年代,哈佛已經為美國培育了六位總統,我最崇拜的文學家、詩人,如艾略特、亞當斯、梭羅和愛默生,都是哈佛畢業的。只是當時我連考國內的聯考,都沒有把握,哈佛自然更成為遙不可及的名字。
……
其實不只是胡馨月和劉墉,去哈佛大學讀書是很多人的夢想。《風雨哈佛路》這部電影,就講述了一位貧窮的女孩莉絲憑借自己的努力,考上哈佛大學,圓了自己哈佛夢想的故事。這部電影是以現實中存在的故事改編的。莉絲·默里(Liz Murray),1980年出生于紐約市布朗克斯區,父母吸毒,15歲莉絲便無家可歸。她在居無定所、流浪街頭的日子里,用兩年時間完成了高中四年的學業,以全優的成績考入哈佛,并獲得“《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莉絲還曾獲得“白宮計劃榜樣獎”及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溫弗瑞特別頒發的“無所畏懼獎”,更受到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接見。2003年莉絲的故事被搬上銀幕,該片獲得第55屆艾美獎三項提名。
電影的主要內容是:
主人公莉絲(索拉·伯奇Thora Birch飾)出生在美國的貧民窟里,從小就開始承受著家庭的千瘡百孔,父母酗酒吸毒,母親患上了精神分裂癥。貧窮的莉絲需要出去乞討,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難似乎無窮無盡。隨著慢慢成長,莉絲知道,只有讀書成才方能改變自身命運、走出泥潭般的現況。她從老師那里爭取到一張試卷,漂亮地完成答卷,爭取到了讀書的機會。在學校,莉絲骯臟的衣著和藏在頭發里的虱子讓她飽受同學嘲弄,終因逃課被送進女童院。15歲時,莉絲拼盡全力維持的家庭最終破碎,她開始流落街頭,撿拾垃圾,偷東西,她整夜乘坐地鐵,因為只有在這里才能溫暖入夢。莉絲早就知道,自己的生活之外,還有一個光鮮明亮的世界,只是她與那世界始終相隔。
莉絲流落街頭時,母親因艾滋病感染而死,莉絲深受觸動,她決定不再繼續這樣生活,她要改變命運,重返高中。莉絲把自己的夢想設定為考上哈佛大學。為了能實現夢想,無處安身的莉絲常在地鐵站、走廊里學習、睡覺,她用兩年的時間完成了四年的課程,并獲得“《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哈佛大學。
女主人公在電影中說:“雖然我知道夢想似乎是那樣遙不可及,但是只能竭盡全力去做。”帶著那份獨立、堅強,她走進了哈佛。
這是一個女孩與命運抗爭的故事,面對逆境與絕望,她為了實現夢想的勇者精神,令人動容!
對比一下女主人公,你的生活比她更糟嗎?你的努力與她相差多遠呢?看到莉絲的故事,捫心自問:你盡力了嗎?為了夢想你真的努力了嗎?
生活,對于那些有追求、有夢想的人來說,總是為他們留著出路的。如果一個人有奮斗的目標、有努力的方向,就會知道他自己是要向著什么地方前進。他比起那些終日游蕩不定,不知自己要去往何處的人來說,會更有成就。
倫敦《泰晤士報》的大老板諾思克利夫爵士被譽為“新聞界的拿破侖”。有一次,他在一個他從未見過的助理編輯的辦公桌前停了下來,和那個助理編輯聊了起來:“你到這里有多久了?”
“將近三個月。”那個助理答道。
“你覺得怎么樣?你喜歡你的工作嗎?對我們的辦事程序熟悉了嗎?”
“我很喜歡我現在的工作。”
“你現在的薪水是多少?”
“一星期5英鎊。”
“你對現在的狀況滿意嗎?”
“很滿意,謝謝你。”
“但是,你要知道,我可不希望我的職員一星期拿了5英鎊就覺得很滿足了。”
拿著5英鎊的薪水,想著50英鎊的奮斗目標,這是我們應該有的雄心。當然,這需要一個前提,就是在想那50英鎊時不能把手上5英鎊的工作給扔了。
一些人認為,生命中去做某件事的沖動和激情是一種永遠的品質,它將一直伴隨在人的左右,但實際上并非如此。當信心衰退、意志消沉、志向缺乏時,人們再想方設法把它儲存起來,將發覺這是根本無法辦到的。
我們去做某件事的最佳時機就是當我們精神飽滿、斗志昂揚的時候。而每一次拖延和遲緩都會消磨我們的決心,削弱我們的意志。不要讓你的熱情冷卻,不要讓志向的火焰熄滅。下定決心告訴自己:我不愿也不能在渾渾噩噩中虛度此生,我不愿也不能屈服于生活的現狀。振奮起精神,朝著值得為之奮斗的目標大踏步前進,前進,前進!
文章來源: 《哈佛凌晨兩點半》 作者:李上卿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