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5月11日
信息來源:
管理的基本活動的幾種方法
管理的基本活動20世紀初,法國實業家法約爾指出,管理者行使計劃、組織、命令、協調和控制五項職能。20世紀中,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孔茨和奧多尼爾教授以計劃、組織、任用、領導和控制五項職能作為其教科書的框架。時至今日,管理的職能仍然是大部分管理教科書安排內容的基本體系結構。計劃、組織、控制和領導逐漸成為較為普遍接受的管理職能。
本書在此基礎上,對管理的職能重新做了梳理,形成了管理的五項基本活動。管理的基本活動是對管理者在管理實踐中所從事的日常管理活動(管理者的所有日常活動并不都是管理活動)的總結、歸納和提升,是管理者在完成管理任務過程中所從事的基本事務類型。
設立目標
為企業整體或局部設定目標是管理者的首要基本活動,它包括對目標做出定義和將目標傳達給目標的擔當者并確保擔當者能夠準確地理解和認可目標。目標的具體內容可以大到企業戰略中的長期目標,小到某一個 銷售員每周拜訪客戶的數量。
有效的目標應該具備以下特征:
明晰性
管理者在設定目標時必須給出明確的、不會產生歧義和誤解的信息,包括需要達成什么,由誰來擔當,在什么時間內完成,有哪些可用資源,存在什么假設或約束條件等。完整性目標的完整性要求目標能夠全面地反映管理者希望看到的結果。
目標一-旦設立,將會決定員工行為的導向,因此,對目標的描述往往需要同時采多個相互制約的指標,并規定它們之間的優先和權重關系,避免出現員工行為導向的偏差。
一致性
一致性要求目標要保持穩定性和繼承性,各個局部目標之間能夠相互協同,共同服務于整體目標。管理者設立目標時需要具備長遠的和全局的眼光。
可測量性
目標的可測量性是指管理者可以根據實際結果客觀地、準確地判定目標是否達成。目標的可測量性保證了管理者和員工之間對于目標達成與否的認定將會是一致的。
可達成性
目標的可達成性是指在擔當者付出必要努力的前提下,目標達成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太容易實現的目標和遙不可及的目標只會使管理失去嚴肅性。落實方案方案是實現目標的安排、途徑和手段的總稱。
落實方案
包括擬訂方案和將方案傳達給相關負責人員并確保他們能夠準確地理解和執行。擬訂方案需要明確具體的任務是什么,由誰來負責這項任務,需要在什么時候達成,如何操作。目標和方案的概念可能是相對的。綜合性目標的實現往往需要多個職能部門或多個人員的相互協同,因此管理者需要將其層層分解,直至便于直接產生行動方案的子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局部組織的某個目標很可能是其父級組織為實現該父級組織的某個目標而落實的總體方案中的一部分。
實施控制控制就是監視和衡量受控過程中的實際進展和績效,并和該受控過程的目標進程和績效標準進行比較,以兩者之間的差異分析為基礎,制訂并落實相關措施來糾正偏差或者調整不恰當的目標和方案的過程。就像目標設立和方案落實中所談到的那樣,實施控制中所采取的措施也需要有明確的內容、具體的負責人、清晰的時限、詳細的操作說明等。
最常見到的控制類型是反饋控制。反饋控制根據受控過程的實際績效和目標績效的比較和兩者之間差異的分析采取相應的措施。很顯然,在純粹的反饋控制中,措施出現在最終實際績效確定之后,這時,一切已經成為過去的事實,對一個已經結束的受控過程采取任何措施都不可能改變結果,此時的管理者唯一能做的恐怕就是接受現實。
但是,反饋控制使人們能夠在結果產生后做一些經驗的總結和推廣,或是進行亡羊補牢式的事后補救、挫折性學習,有利于管理者將未來的計劃工作變得更為有效。同時,反饋控制提供的實際績效也是對員工工作成績的最為全面和客觀的反應,這將有助于對員工個人和團隊進行績效評估,從而做到持續改善。在管理實踐中,純粹的反饋控制是不多見的。在更多情況下,管理者需要運用具有前瞻性的前饋控制機制。
前饋控制將資源和條件的實際情況與設立目標和落實方案時的假設相比較,通過分析兩者的差異,可以對結果做出合理的預期,管理者由此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證目標績效的達成或者對目標績效做出必要的修正。在受控過程較為漫長和復雜的情況下,在前饋控制和反饋控制之間還存在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會對最終的結果產生影響,因此,管理者還需要考慮建立必要的同步控制機制。同步控制關注受控過程的實際進展是否和標準方案的要求吻合,同時,通過關鍵性的中間狀態指標來判斷受控過程是否在正常的軌跡上朝著目標績效的方向發展。
文章摘抄于:《ERP系統原理及企業建模精華》 作者:王征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