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5月18日
信息來源:
職場上,哪有什么“穩定"
“穩定”,已經由原來生活的保障,開始成為創新的束縛。
資深主持人張泉靈接受馮唐采訪,問到為什么從央視出來轉型創投圈時,她說:這個世界正在翻頁,當這一頁已經翻過去了,你還在原來的那一頁很高興呢。
當大家還在談穩定工作,我的內心戲是,你所謂的腳下傳統的穩定基石,其實早已松動。“穩定”,已經由原來生活的保障,開始成為創新的束縛。
三年前羅振宇在做《羅輯思維》的時候,就提出過職場的U盤化生存理念——自帶信息,不裝系統,隨時插拔,自由協作。橫批曰:自由人的自由協作。
我居然不幸地被言中了,成了那支U盤。
金融從業者,自媒體人,香港和內地都有不同的公司,時常面對自己職場身份的困惑和沒有歸屬,但是每天累成狗啊,復活節秘書休假去旅游了,自己還在忙著工作的事。
但是特別想不要臉地承認,相比前些年穩定的日子,我更喜歡現在的狀態太多,自身的能力和能量,也在這兩年得到了充分的釋放。我的日子沒有被浪費。
環顧四周,如今身邊這樣的人好像越來越多了。
傳統商業,可以說在“××公司”“××單位”工作,公司和單位就是我們的職場身份,尤其在公務員系統和事業單位,還有“編制”的概念,所謂鐵飯碗,保證不會被辭退,那就更有歸屬感了,單位就是衣食父母。而如今,公司作為一個人在職場的身份背書,開始變模糊。白天在單位上班,晚上可能在做專車;開淘寶店做生意的要先成“網紅”;光線傳媒的劉同寫了雞湯書,現在居然還拍成電影了;而且有一種副業是人人可做的,比如微商,比如直銷,對吧?你肯定懂我的意思,而且微商的商業模式,借著互聯網社交的優勢,未來的發展前景還挺看好。
主業是一個傳統身份,而副業的收入卻更好。而且所花的時間和精力,也不一定比主業少。
所以網上經常有這樣的論斷,未來“公司+組織”的傳統模式將消失,“平臺+個人”的模式將成為主流。
當一切場景、社交、支付都可以互聯網化,其實有很多時候,就真沒公司什么事了。因為職位的需要,把價值觀不同、興趣愛好各異的人安排在同一個空間,本身多少都是有些違反人性的。現在世界,一臺電腦,一部手機,都是你職場的兵器,連接世界,交易買賣,在互聯網上跑馬圈地,沒有空間的限制,更沒有時間的約束。
所以未來的公司不是等雇員招進來后進行公司文化培訓和灌輸,而可能是因為在招進來前,就有共同的文化興趣價值觀,才自發形成了組織,搭建了平臺。因為互聯網的一個很大作用,就是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你可以在不同的平臺和社群,迅速找到自己的“同類”。
文章摘抄于:《優秀的人,都敢對自己下狠手》 作者:陳立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