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5月29日
信息來源:
上海外貿企業主:政策暖風對沖市場寒意
北京人民大會堂里,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擲地有聲的話語正在1000多公里外的上海激起回響。
“我與20多位企業家交流中發現,大家都關注到報告中的‘要用改革開放辦法,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拉動市場、穩定增長,走出一條有效應對沖擊、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君智戰略咨詢公司的創始人姚榮君介紹,兩會期間,他保持著與各類企業互通情況。
他的公司曾在全國兩會前夕深入調研了300多家企業。調查結果顯示,受疫情影響,45.31%的受訪者面臨復工復產需求不振的窘境,“我最近常用政府工作報告來和企業家們交流,現在不少企業認為需求萎縮,其實是企業家們沒有發現需求的變化,或者說是需求的轉移。”
“中國市場龐大的消費需求一直擺在那里,不會因為疫情而消失”,姚榮君說,這些需求有的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有的從某一品類轉移到另一品類。企業不應只看到“需求量萎縮”的挑戰,還應增強對“需求”的認識,看清掩藏在市場端、競爭端、消費者端等外部“變量”下的巨大的“不變量”。
除了促消費以外,企業家還能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得到不少強心劑——比如,圍繞支持企業增訂單、穩崗位、保就業,政府工作報告就指出要加大信貸投放,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降低進出口合規成本,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加快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提升國際貨運能力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在中國的經濟重鎮上海,一些企業已經開始逐漸感受到來自政府的誠意和實惠。
安靠封裝測試(上海)公司是業界領先的半導體封測企業,它是世界上半導體封裝和測試外包服務業中最大的獨立供應商, 幾乎占了30%的全球市場,公司常年承接大批集成電路生產加工的國際訂單。
疫情發生后,由于國內部分供貨商停產停工,該公司準備緊急從韓國進口3160個劈具生產出口韓國、新加坡和臺灣的訂單,但如果按照常規流程辦理進口需要一周時間,根本無法滿足生產需求。
“如果這批劈具不能及時進口,將對我們的國際訂單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可能導致無法按期完成國際訂單。”公司一名負責人曾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向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海關求助。
海關隨后以“先擔保驗放,后補減免稅證明”的模式為該批備件辦理了通關放行手續,解決了企業復工復產的燃眉之急。
記者注意到,疫情開始后,上海海關方面出臺了各類舉措以方便外貿企業通關。其最近推出的13條穩增長、促發展措施更是收到了各類進出口企業的點贊。
13條舉措中,不少都能直接給企業帶去立刻產生的“獲得感”。比如,海關將防疫物資“綠色通道”擴大到企業復工復產急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和機器設備等;大幅度推廣第三方采信制度,擴大第三方采信的范圍和內容,憑企業自主聲明,簡化實驗室檢測項目;對受疫情影響產生的滯報金、滯納金等予以免除;針對因疫情等不可抗力產生的技術性差錯,依法免除相應法律責任;企業設立和變更加工貿易手冊,除規定必須擔保之外,不另設擔保,全面推行分送集報、集中內銷模式,相關物資免繳擔保金;推廣網上辦理、無陪同查驗和在線稽核查等。
來源: 中國青年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