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6月05日
信息來源:
海龜交易法則:交易廳內的恐慌 2
回到上面所說的例子。一個行動不夠快的場內交易者可能很快就發現他的損失達到了每份合約10個、20個甚至50個價格單位。如果他持有50份合約,每份損失50個單位,他的損失總共是15 625美元(50×50×6.25美元),可能會把他在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中的贏利席卷一空。損失大到一定程度時,目睹這么多錢付諸東流的痛苦會讓一個帽客不堪忍受,方寸大亂,驚慌失措地買入平倉,不管價格有多么高。在一個瞬息萬變的市場中,這個變化可能只是一兩分鐘內的事;即使在一個較為溫和的市場中,整個過程可能也只需10~15分鐘。
你會發現,經驗豐富的交易者不僅會早早地買入,及時退出他們的空頭頭寸,還會順便多買一些,轉而做多,等待價格繼續上漲。當經驗不足的交易者在恐慌中盲目買入時,這些老練的交易者就有機會高價賣出,再賺一筆。
交易廳的滅亡
在海龜計劃實施的那個時代,期貨合約只能在期貨交易所的交易廳內進行買賣。在這些大廳內,交易者們面對面地直接交鋒,用手勢和大喊大叫來執行交易。對外人來說,那幅場景可以用瘋狂來形容。
現在,交易廳正在消亡,它們正在被電子交易所取代,幾乎每一個市場都是如此。電子交易有很多優點,比如,它們成本更低,速度更快,而且交易者們可以在幾毫秒內就知道交易是否已經完成,不用等上幾分鐘。在每一個既有電子交易系統也有傳統交易廳的市場中,交易量都在向電子市場轉移。事實上,也許不等這本書絕版,美國已經沒有一個在交易廳中買賣期貨合約的交易所了。
對于我們這些在電子交易所誕生之前就已投身交易世界的人來說,交易廳的滅亡讓人傷感。在芝加哥,像理查德·丹尼斯這樣的交易者有很多,他們出身平凡,卻在交易廳內進行著價值百萬美元的交易。對技高一籌的交易者們來說,交易廳其實優于電子市場。在大廳內,你可以面對面地觀察其他交易者,洞察整個市場的心理狀態。單是顯示屏上的幾個數字并不能傳達這種信息。有許多交易者是從跑單員做起的,也就是負責將交易命令從電話席傳送到交易廳內的人。現在,這樣的崗位正在消失。
但是,不管我們對交易廳的逝去有多少惆悵和懷舊之情,我們都要看到,新興的電子市場也提供了一些新的機會。操作成本更低了,這便為我們使用交易次數更頻繁的交易策略創造了機會。有些電子市場的交易量龐大至極,以至于價值數百萬美元的交易對市場價格不會有絲毫的影響。
請記住,當我在這本書里提到交易廳內的交易時,我所說的交易方式可能與現在的很多市場不太一樣。不過,市場中的玩家和行為仍是一樣的。不管你是通過電子系統交易,還是通過經紀人在大廳里交易,賠錢都是令人痛苦的事。即使你使用電子交易系統,那些避險者、帽客和投機者們依然存在,他們就躲在屏幕的背后,隨時準備把你生吞活剝—如果你允許他們這樣做的話。
下一章將探討交易行為中的心理偏差現象,那些缺乏經驗的輸家和那些經驗豐富的贏家之所以觀念不同、行為不同,這些心理偏差就是根源所在。下一章也會討論不同的交易風格以及適合每一種交易風格的市場狀態。在此后的章節里,我們將看到里奇的培訓計劃是怎樣在幾個星期內將毫無經驗的新手轉變為成功交易者的
文章摘抄于:《海龜交易法則》 作者:(美)柯蒂斯·費思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