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6月09日
信息來源:
如何理解降低成本的意義
盡管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會給企業帶來成本優勢,但是它卻要受到一系列條件制約,首當其沖的就是市場規模。如果沒有一定的市場規模,一次性投入所形成的規模生產能力,就得不到充分發揮,投入的資金就會沉淀下來,變成了“沉淀成本”。這時候,一次性投入不僅不能降低成本,反而會增大成本。
所以,在追求規模經濟的時候一定要避免“規模陷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享有規模經濟帶來的好處。
讓降低成本深入人心
追求成本領先的企業應著力塑造一種以降低成本為中心的企業文化,注重細節,精打細算,講究節儉,嚴格管理。不但要抓外部成本,也要抓內部成本;不但要把握好戰略性成本,也要控制好作業成本;不但要注重短期成本,更要注重長期成本。要使“降低成本”成為企業文化的核心,一切行動和措施都應體現這個核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解決都應服從于這個核心。企業有了這種以降低成本為中心的企業文化,降低成本的思想自然而然地就會深入人心,人人都以降低成本為首要任務。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的主要經營目標,如何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是企業管理永恒的主題。一些企業提出大營銷的觀念,就是要通過加強企業內部管理,降低成本、降低費用,支援市場建設,增強競爭能力。降低成本,關系到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關系到企業產品競爭力的增強,關系到企業的生存發展,關系到企業員工的根本利益。企業的方方面面、上上下下都要圍繞成本的降低下工夫,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降低成本的首要一點就是杜絕浪費,一分錢、一滴水、一度電、一顆螺絲釘,能夠節約就節約。
成本就在每一位員工的手中。武漢柴油機廠的德國專家格里希應聘擔任廠長后,發現廠里到處都有釘子、螺絲掉在地上,他要員工撿起來,并說,在德國如果發現這種情況第一次不撿,要被警告,第二次再不撿就會被解雇。如今企業都在緊緊抓住降低成本這個目標,加強各項管理,增強市場競爭力。
抓住部分裝置老化、物耗能耗高等問題,不斷強化員工的成本意識,完善了以“降本增效”為中心的管理體系,并采取崗位盤算、班組核算、過程倒算、裝置結算等措施,把成本指標細化,分解到人,逐級簽訂業績合同。
此外,要降低成本,還要不斷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在員工心中樹立成本、節約、效益、競爭的市場觀念,并以此支配員工的日常行為。從節約一張紙、一分錢做起,全方位降低消耗,降低成本,全員面向市場,增強競爭力,這是爭取更多利潤,促進企業發展,保持企業長盛不衰所需要的一種精神。
文章摘抄于:《全面降低成本的34個細節》 作者:千高原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