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6月24日
信息來源:
公司制度是讓企業文化落地生根
面對入世后的競爭壓力,中國企業家們都迫切想提升自己企業的管理,其中企業的制度建設就是眾多中國企業家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因為它是每個企業主要的基礎管理平臺。在此當中,有的企業家對制度的內涵產生了誤解,從而陷入了制度的陷阱當中。例如,有的企業家認為一個企業管理是否完善應憑它有多少條制度來衡量,規章制度越多,說明企業管理越完善,企業越有發展潛力。
他們將麥當勞的精細化管理作為例子,認為麥當勞就是將所有生產經營過程全部制度化、流程化,做到每個環節都有章可循,因此它取得了成功。甚至還認為企業管理中最好不要存在管理藝術,只要企業管理制度完善了,企業就會杜絕一切可能出現的錯誤,這才是企業管理追求的境界。
制度,讓文化落地生根
在企業文化研究中,人們對“文化與制度”的認識經常陷入一種誤區:或把二者對立起來,或把二者混為一談,分不清二者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與作用。有人把企業文化概括成三個層次,即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這種從廣義角度界定的企業文化,無疑把制度包含在內,即制度也是一種文化,制度更多地強調外在的監督與控制,是企業倡導的“文化底限”,即要求員工必須做到的。
制度與文化是互動的。當管理者認為某種文化需要倡導時,他可能通過培養典型的形式,也可能通過開展活動的形式來推動和傳播。但要把倡導的新文化滲透到管理過程之中,變成人們的自覺行動,制度則是最好的載體之一。文化優劣或主流文化的認同度決定著制度的成本。當企業倡導的優秀文化且主流文化認同度高時,企業制度成本就低;當企業倡導的文化適應性差且主流文化認同度低時,企業的制度成本則高。
由于制度是外在約束,當制度文化尚未形成時,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員工就可能“越軌”或不能按要求去做,其成本自然就高;當制度文化形成以后,人們自覺從事工作,制度成本就會大大降低,尤其當超越制度的文化形成時,制度成本就會更低。企業的制度文化是企業行為文化得以貫徹的保證。企業職工生產、學習、娛樂、生活等方面直接發生聯系的行為文化建設如何,企業經營作風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嚴謹,精神風貌是否高昂,人際關系是否和諧,職工文明程度是否得到提高等,無不與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有關。
文章摘抄于:《管理中的心理學》 作者:趙海男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