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7月23日
信息來源:
注冊制“試驗田”重塑A股生態
昨天是科創板開市一周年的日子。隨著當日7只新股集體亮相,目前科創板企業數量已從一年前的首批25家,迅速擴容至140家,可謂“人丁興旺”。當日盤后,科創板首個成分股指數科創50指數也悄然上線。
作為探路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試驗田”,一年來科創板助力“硬科技”企業發展,其市場包容性、行業集聚性、品牌示范性得以充分顯現,上市企業的科創屬性和成長性尤為明顯。與此同時,科創板試點注冊制,還在悄然引領和重塑著A股新生態,“殼資源”身價大跌就是重要體現。
科創成色足
一年上市140家
首家“同股不同權”上市企業優刻得、首家無收入未盈利上市的澤璟制藥、首家紅籌上市華潤微……這些看似“另類”的企業,近一年來卻紛紛登陸科創板,這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最生動的一景。
昨天,隨著德林海、大地熊、三生國健、震有科技、芯朋微、奇安信、力合微等7家科創板來到上交所交易大廳上市首秀,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達到140家,總市值逾2.79萬億元,合計融資2179億元。
“上市企業科創屬性和成長性尤為明顯。”上交所表示,目前已上市和申報的企業,主要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初步聚集一批符合國家戰略、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科技創新能力突出的科創企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上市的中芯國際,不論是科創成色、上市速度,還是融資規模、受追捧程度,都堪稱是中國科創的一張“金名片”,從首發申請、問詢、過會,到注冊,僅用29天時間。
“服務科技創新型企業的定位更加清晰,包容性持續增強。”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表示,尤其是今年4月30日出臺的《關于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為更多已在海外上市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供了對接國內資本市場的路徑。
“科創板最大的意義在于改變了A股過去以金融等周期行業為主的行業結構。”安信證券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諸海濱分析認為,科創板聚焦于科創屬性較強的“硬科技”領域,大市值新產業龍頭公司明顯更受市場歡迎。
降低IPO成本
多項制度開先河
“科創板開創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先河,探索了一條不同于傳統審核制的路子。”這是市場的共識。前保薦代表人、知名投行人士王驥躍認為:“盡管還有各種不足,但開了一條口子后,就很難再回到以前了。”
一個鮮明的體現是,在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理念下,對擬上市公司的實質性判斷大幅減少,業績下滑、虧損、甚至無收入的公司,以及一些市場爭議較大的公司,都可以在信息充分披露的基礎上順利上市,交給市場去檢驗和評判。
“目前從企業申請受理到完成注冊平均用時五個多月。”上交所副總經理盧文道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審核過程和內容公開透明,審核進入什么階段、審什么、問什么,企業是可預期的。
科創板試點注冊制還明顯改善了A股的生態。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由于注冊制極大地縮短企業IPO周期,大大提高上市效率,這就相當于降低企業IPO成本,進而使得IPO批文身價大跌,“殼資源”更是分文不值。
“這不難理解,過去企業上市難于上青天,排隊可能長達兩三年,現在注冊制落地后,使得IPO變得輕松平常。”董登新認為,如果沒有“科創板+注冊制”的落地實施,A股市場的預期就不會改變,這些變化也就很難發生。
成效初顯
改革經驗走向存量市場
“總體來看,科創板制度設計與執行總體符合預期,改革理念得到有效落實,改革成效初步顯現。”對開市一年的運行情況,上交所認為,注冊制試點形成的有效經驗已推廣至存量市場,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能力和實體經濟競爭力的支持功能得到有效提升。
今年4月27日,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就正式啟動,提速推進。從相關規則看,創業板試點注冊制基本上是復制了科創板的相關制度。業內認為,從這一點也可以證明,科創板注冊制試點是成功的,運行是平穩的,否則不會得到深交所的高度認可。隨著科創板深入發展和創業板試點注冊制即將落地,資本市場將為優質企業提供足夠寬廣的舞臺和空間。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