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8月10日
信息來源:
賬號分級分類、引導理性打賞 網絡直播深入整治更嚴更細
國家網信辦等8部門聯合召開工作部署會,通報自6月5日啟動的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范管理行動的階段性成果。2個月來,各部門依法處置158款違法違規直播平臺,掛牌督辦38起涉直播重點案件,并封禁一批違法違規網絡主播。
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副院長王四新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對專項整治行動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專項行動整體上改善了直播行業的不良風氣,也對網絡直播領域的內容生態向好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為進一步遏制行業亂象,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直播空間,此次會議也對深入推進專項整治和規范管理工作進行了再部署。主管部門接下來將著力推動研究制定主播賬號分級分類管理規范,提升直播平臺文化品位,引導用戶理性打賞,促進網絡直播行業高質量發展。
整治2月成效顯著“戰果”獲得肯定
今年6月5日起,針對網民反映強烈的網絡直播“打賞”嚴重沖擊主流價值觀等行業突出問題,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會同最高人民法院、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監管總局、廣電總局等8部門啟動了為期半年的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范管理行動。
對于以專項整治的形式來遏制直播行業亂象、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王四新認為,這是對人民群眾關切及時、有效的回應,“把網絡空間建設成億萬民眾共同精神家園,這是我國治理互聯網的一貫思路。”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新聞學研究室主任黃楚新看來,本次專項行動是在網絡平臺治理、網絡市場監管等領域堅持嚴管細管,不斷規范互聯網市場秩序的有力措施,“網絡直播領域的亂象嚴重沖擊主流價值觀,進行專項整治和規范管理行動勢在必行。”
國家網信辦公布的數據顯示,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前不久,主管部門就已根據群眾舉報,對“皇冠直播”“嗨夠直播”等44款傳播涉淫穢色情、嚴重低俗庸俗內容的違法違規網絡直播平臺,分別采取了約談、下架、關停服務等處罰。還部署查辦了一批利用色情低俗直播內容誘導打賞的案例,對“幺妹直播”“觸手直播”等平臺傳播網絡低俗直播內容作出了行政處罰。7月7日,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也通報了7起網絡直播平臺傳播淫穢色情低俗有害信息的典型案件。
國家網信辦負責人在8月3日的工作部署會上表示,專項整治開展2個月來,各部門依法處置158款違法違規直播平臺,掛牌督辦38起涉直播重點案件,督促平臺清理有害賬號及信息,封禁一批違法違規網絡主播,明確直播打賞作為平臺和主播履行服務合同的法律性質,規范管理工作穩步推進,行業生態得以明顯改善。
“主管部門專項整治行動的階段性成果非常值得贊賞,”黃楚新表示,2個月以來,國家相關部門積極回應網友關切,整治和規范直播行業傳播秩序,加大對網絡空間的監管及治理力度,從而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建設良好的網絡生態。
賬號分級分類管理助推行業從野蠻生長到精耕細作
推送低俗內容、誘導高額充值打賞、直播兜售假冒偽劣商品……近年來,網絡直播行業雖然不斷進行治理和規范,但一些飽受詬病的“毒瘤”并未徹底消除。
在黃楚新看來,網絡直播行業之所以亂象頻發,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直播行業尤其是直播帶貨屬于新興形態,仍處在野蠻生長的上升期,網絡主播和網絡平臺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社會效益;其二,直播行業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完善。“我國直播行業發展迅速,相應法律法規沒有及時跟上,導致一些主播和平臺鉆了法律法規的空子。”
王四新認為,行業規模大、從業人員太多,也是直播行業諸多痼疾頑癥不能完全根除的重要原因,“直播是一種利用網絡基礎設施創造共生秩序的活動,對于從事直播行業的人員和參與直播的網民,很難做到全方位無死角的同步監管。”
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5.60億,占網民整體的62.0%。面對眾多的用戶群體,特別是深受直播影響的青少年群體,對于屢禁不止的突出問題,必須堅決予以治理。
6月,在專項行動啟動之初,有關部門就指出要“探索實施網絡直播分級分類規范”。8月3日舉行的工作部署會再次提出要求,研究制定主播賬號分級分類管理規范,將內容供給導向、打賞金額標準、主播帶貨資格與直播賬號分級分類緊密關聯,建構激勵高質量信息內容供給的直播賬號信用評價體系。
“對直播賬號進行分級分類管理,是國家網信辦明確了多次的一個管理要求,但遺憾的是一直沒有實施細則”,王四新解釋說,此番再次明確提出,也是從源頭上加強主體管理的一個信號,“國家有關部門希望通過這一措施的落地以及配套措施的實施,提升網絡空間治理水平。”
黃楚新直言,加快制定直播賬號分級分類管理規范,按照直播類型、直播內容、付費模式、主播資質、用戶年齡等進行分級分類,可以助推直播行業從野蠻生長走向精耕細作,也將有利于平臺對主播的服務和監督,“這項措施將遏制直播行業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對大多數主播來說是利好,主播可以通過完善內容來吸引用戶的關注和打賞,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而對部分違規主播則是有力打擊,迫使他們轉型或者離場。”
王四新認為,實施賬號分級分類管理,雖然會增加一定的管理成本,但如果能夠建構一套完整、科學、合理的直播賬號信用評價體系,對于提升各類主體的守法意識以及規范從事各種網絡空間活動,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平臺增加了對用戶和主播進行管理的依據,這對于提升平臺管理的科學性、體系性也會有促進作用。”
提升文化品位、引導理性打賞平臺需履行并壓實主體責任
接地氣、門檻低、上手快……網絡直播行業之所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一系列“親民”的優勢不可小覷。但凡事皆有利弊,行業魚龍混雜的情況也造成了部分主播及平臺品位低下,靠“獵奇”“雷人”的內容吸引眼球,從而給受眾和整個網絡環境帶來了負面影響。
本次工作部署會上特別提出“要提升直播平臺的文化品位”,王四新認為,這顯示出國家對網絡直播領域“天朗氣清”的要求并沒有得到滿足,或者說這個領域目前的情況并不太樂觀。
黃楚新表示,造成部分直播平臺“品位低下”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平臺經營者過度追求流量,唯經濟利益至上,放松甚至縱容部分主播的違規直播;二是平臺主播法律意識淡薄或者鉆制度的漏洞,一味謀取金錢。
談到如何提升直播平臺的文化品位,王四新給出了建議:“從措施上來講,平臺要嚴格履行主體責任,通過嚴格服務合同等方式,使平臺上參與內容生成傳播的用戶具備嚴格的法律意識、規范意識、政治意識、道德意識等。同時,通過落實嚴格的管理措施,及時處理清除平臺上的不良用戶和不良內容。此外,還可以通過引入優質內容,比如可以主動推薦主流媒體的優質內容,從而加大優質內容庫的建設,讓平臺用戶受到有益影響,從而產生更多優質內容。”
而針對會議指出的“高額充值打賞沖擊主流價值觀”,黃楚新認為,直播打賞本身是一項中性的制度。從正面意義上來說,打賞能幫助主播進行流量變現,使其高人氣轉化成高收益,實現經濟利益的增加。與此同時還拓寬了自主創業的渠道,增加了工作崗位,豐富了經濟形態。但是一些主播和直播平臺為了斂財,惡意誘導用戶進行非理性打賞,使得打賞制度偏離了設置初衷。
作為打賞規則的制定方和利益獲得方,直播平臺不能也不應該推卸自己的引導責任。如何引導用戶理性打賞,平臺仍有很大的改革空間。黃楚新舉例稱:“比如對用戶年齡進行限制,18歲以下用戶禁止打賞或者設置最高打賞金額;還可以對主播每天打賞總額進行限制,防止打賞金額過大;另外,平臺要定期對打賞情況進行抽查,防止出現違規。”
“在引導用戶理性打賞方面,平臺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以履行社會責任為主,平衡社會責任和商業利益的訴求,更注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非理性消費者的后續賠償權益等,這些都可以納入直播平臺設計打賞制度的考慮因素。”王四新指出。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