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7月12日訊 農業人口209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82%,麗水要實現全面小康、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關鍵在農村,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
2006年5月22日,麗水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關于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決定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在全市開展新農村建設。此后,處州大地掀起了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潮。
農村田園化:新村美景入畫來
長期以來的二元結構,政府對新農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落后。2003年,麗水啟動實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同時把康莊工程、飲用水工程、河道清理、下山脫貧、扶貧開發、土地整理、電網改造、文化示范、廣電通訊等資源整合在一起,優化農村布局規劃,大力推進農村改水、改廁、改路、改房,加強農村道路、農村電網、農村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全市3475個行政村列入農村電網改造,到2003年底全部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
到2009年,成績斐然。創建省、市級示范村162個、整治村1590個;累計新增垃圾箱(池)2.31萬個,農村垃圾收集處理覆蓋率達到了79.5%;94.3%的行政村通達了等級公路,79.9%的行政村通達了客運班車;解決和改善了168萬農民的安全飲用水問題;新增村內硬化道路2440公里,新增路燈1.8萬盞;固定電話行政村覆蓋率達100%;960個村開展了污水處理工作。
解決了基礎設施,農民“建房難”問題變得更特出。2009年,麗水在全省率先全面推進農村危舊房改造工作,當年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51507戶,新增建設用地面積264萬平方米,啟動舊村改造242個,完成投資額32.5億元。
“房破舊,路坑洼,村里人不愿呆,城里人不愿來”是昔日麗水鄉村的寫照。如今,走進麗水鄉村,村鎮面貌煥然一新:群山環抱,碧水流淌,潔凈的水泥路蜿蜒村間;黛瓦白墻,竹影搖曳,恬淡的農家庭院沐浴在陽光下;桔黃桃綠,歌中收果,如畫的千山萬嶺成了“綠色銀行”。
農業產業化:農民增收笑開顏
立足麗水市情,調整農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生態高效農業,成就了麗水農村改革的又一次跨越。
食用菌、茶葉、蔬菜、畜牧、水果等優勢主導產業及花卉、竹木、中藥材等一批特色產業,撐起了麗水建設現代農業的強大“骨骼”。2009年,茶葉總產量2.19萬噸,水果產量達40.39萬噸,蔬菜產量109.26萬噸,分別是2000年的3.2倍、2.9倍、1.3倍。食用菌、茶葉、蔬菜、畜牧、水果五大產業產值達56.5億元。
隨著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麗水農民開始“像搞工業一樣搞農業”。到2009年,全市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220家,已通過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品牌農產品共有274家企業,共計344個產品,其中有機食品基地94個。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