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本世紀以來,特別是最近七年來,浙江農村公路建設成效顯著,走在了全國的前列,為全省3500萬農民兄弟鑄起了一座民生豐碑。
浙江農村公路建設為什么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記者認為,除了全省上下同心同德,努力奮斗外,各級政府,特別是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堅持不懈地推進改革創新,特別是推進機制創新,是最根本的法寶。
配套改革 多渠道籌措資金
農村公路建設點多面廣,資金、管理、質量、安全等各項工作量多難大,特別是建設資金短缺,始終是困擾各地的頭等難題。對此,浙江交通主管部門始終堅持政府主導,強化部門聯動和社會各界群眾參與,凝聚合力全力推進全省農村公路建設。
同時,大力實施配套改革,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其措施包括:以中央和省補助資金為引導扶持,帶動地方財政配套投入;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政策傾斜和扶持力度;力促公共財政投入;發動社會捐資,開辟多渠道投資;堅持統籌規劃,將農村公路建設規劃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異地脫貧和人口梯度轉移、農村經濟產業結構調整、資源開發、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等相結合,科學合理使用資金。在質量監督、資金管理等重大問題上,浙江各級公路主管部門堅持質量優先,強化廉政保障,形成了農村公路建設制度規范、陽光操作、全程監督、全民監督的保障體系。
“三化”、“四有”,管養體制獨樹一幟
路建好了,如何確保這一條條康莊大道安全、暢通、長久平安,浙江公路主管部門又在創新農村公路管養體制上做起了文章。通過積極推進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落實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事權主體、機構、經費、人員,建立農村公路管養“有章、有人、有錢、有招”的體制機構,推進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正常化。
首先,通過不斷完善管理規章和技術規章,建立了一整套覆蓋全面、科學合理、相互銜接的制度體系,使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有章可循。先后推動出臺《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條例》(修正案)、《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和《省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辦法》,使我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步入“有法可依、依法管養”的新階段。同時不斷加強技術標準建設,使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走上規范化、制度化、正常化的軌道。
其次,在明確縣級政府是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責任主體的基礎上,初步建立了縣道由縣級公路管理機構負責養護,鄉、村道由鄉鎮政府負責養護的管養模式,實現了農村公路有人管。
第三,建立了由各級財政投入、養路費(現為中央燃油稅返還收入)和其他資金共同組成的多渠道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保障機制,實現農村公路有錢管。
第四,根據公路管理體制現狀和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特點,建立了專業養護和群眾養護相結合的農村公路養護運行機制,實現農村公路有招管。
“海寧模式”為浙江經驗添彩
在浙江農村公路建設的經驗之中,許多是基層交通部門創造的。
譬如,松陽縣新處鄉在農村公路管養工作中,將評判權交給鄉人大主席團。新處鄉目前已接養農村公路5條,近40公里,管養任務繁重。為了確保管養質量,交通管理部門主動邀請鄉主席團人員參與檢查考核。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鄉人大主席團人員都是辦事公正、德高望重的兩級人大代表,由他們擔任評委,不僅能體現考核的公正性,更能確保管養質量。
而在各地創造的諸多管養新政中,“海寧模式”引人注目,也最值得稱道。近年來,海寧積極探索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模式,從出臺政策著手,建立起有效的長效機制。各鎮、街道通過建立“四化入統一”管養體制,真正實現了農村公路“有路必養、有路有管、養必優良”的良性循環。農村公路管養“海寧模式”已經從當初的摸索提升為一整套行之有效、符合農村公路管養實際的管理經驗,受到了國內同行的高度評價,也豐富了浙江農村公路建設的內涵。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