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春節期間,53歲的王均苗總算在家鄉浙江省諸暨市同家人吃上了團圓飯,年輕時就到外省創業的王均苗,每年大部分時間是在異鄉度過的。王均苗在南京市的企業,已成為當地利稅大戶。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人同浙江資本一樣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流動。據浙江省委政研室調查,目前在全國各地經商辦企業的浙江人約600萬。
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表示,浙江省已進入“浙江人經濟”時代。浙江經濟多了一個“孿生兄弟”,而且這個“孿生兄弟”正為中國經濟注入活力。
600萬浙江人開枝散葉
在杭州人葉新的父母家中,掛著一幅全國地圖,在吉林省的位置,還特意用紅筆標注了一下。“我常年在吉林省經商,已在當地買房娶妻,家人心中總惦記著。”春節回家的葉新說。節前,葉新的父母天天要收看東北的天氣,大幅降溫或下雪天出門,老人心中都要緊張一下。
過去30多年間,浙江人在全國范圍內跨區域流動,在全國各地經商務工辦企業,謀求異地發展,形成了“浙江人經濟”這一特殊的經濟現象。據來自全國29個省級浙江商會的不完全統計,600萬省外浙江人不斷“開枝散葉”,在省外共創辦各類企業26萬多家、各類專業市場2000多個。省外浙江人在全國投資總規模超3萬億元,其中從浙江輸出的資本約1.3萬億元。
“在省外從事個體工商經營的浙江人已達400多萬,超過省內個體工商戶390萬人的從業人數。”浙江省委政研室負責人說。浙江人在省外幾乎再造一個浙江,僅以2008年為例,省外“浙江人經濟”的銷售規模達1.77萬億元,是當年浙江省GDP的80%,向當地繳納稅收1234億元,解決了1136萬人的就業。
省外浙江人不僅僅涉及二產與三產。溫州農民陳定友很早就與村民一起北上黑龍江承包土地從事糧食生產,溫嶺市箬橫西瓜合作社在全國多個省份參與土地流轉,“追著太陽種西瓜”,建立了十幾個西瓜基地。據農業部門統計,浙江省企業、個人在外省參與土地經營約800萬畝,相當于浙江省三分之一的耕地。
據浙江省調查,省外浙江人在當地擔任人大代表的達424人,擔任政協委員756人。重慶浙商郭向東、江西浙商陳志勝被當地推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寧夏浙商朱奕龍等被當地推選為全國政協委員。由于對當地發展貢獻突出,有106名省外浙江人榮獲“五一”勞動獎章,有772人獲得當地優秀企業家稱號。
從挑著貨郞擔走天下
到融入當地統籌發展
“浙江人經濟”雛形是從挑著貨郞擔走天下開始,靠走千山萬水、吃千辛萬苦、想千方百計,說千言萬語的“四千精神”,形成遍布全國的“螞蟻軍團”。天生資源稟賦的缺失讓最初的“浙江人經濟”一度帶著無奈。浙江省人均資源擁有量排在中國倒數,尤其人均耕地只有半畝多。
“‘浙江人經濟’的概念正發生著變化。浙商上世紀80年代是扒火車、睡地板,到外地‘做人家不愿做的事’,90年代‘做人家不敢做的事’,本世紀‘做人家做不了的事’。”長興縣超威電源有限公司行政部負責人陳中華說。這家在浙江大地上土生土長的民營公司,已把產業辦到山東、河南、江蘇等地,自主研發的電動車用智能型鉛酸蓄電池技術水平處于國內領先。
在過去30多年間,外省對“浙江人經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承接,紛紛把浙江作為招商引資的首選之地。四川一些城市公開提出“引溫州經濟、承溫州產業、興地方經濟”的口號,并在稅收、配套服務方面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
國家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中部崛起等重大戰略實施中,都有浙商的影子。浙商開放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程惠芳認為,浙商在跳出浙江、發展浙江中,不僅延伸了浙江產業鏈,推動浙江產業的梯度轉移,還促進了資源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為國家區域統籌發展作出了貢獻。
“回歸”折射
浙江產業之變
在諸暨市城西商務區,早年在外創業的駱建軍,前不久回到家鄉,投資4000萬元創立奇創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由科技研發中心和產業化中心兩部分構成。“我希望這家IT企業成為一個‘科技超市’,最后成果能應用于諸暨各地的產業集群中。”駱建軍說。
諸暨市委統戰部長楊元清說,隨著外省諸暨經濟“新成員”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諸暨傳統發展路徑。僅2009年,諸暨共有回歸項目16個,總投資22億元,主要涉及三產服務、電子科技等領域。
趙洪祝表示,要鼓勵浙商回歸創業,促進浙江經濟與“浙江人經濟”互動發展。浙江省自2006年開始實施“省外浙商回歸工程”,引導省外浙商積極反哺本地,彌補浙江資源少、空間小的不足。許多地方在春節前召開在外本地籍客商招待會。據浙江省委政研室調查,2006年以來,省外浙江人回浙投資辦企業達2470多家,投資總額900多億元。在溫州、臺州、麗水等市,省外浙江人已成為外來投資的重要力量。
“現在浙商不是考慮要不要走出去,而是考慮如何走出去、引進來。”浙江省工商局局長鄭宇民說。浙江省干部認為,省外浙江人在創業中積累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技術,對推動浙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意義重大,浙江經濟擁有一個智力資源、資本資源、人脈資源豐富的龐大域外支撐。
“回歸經濟”的背后是浙江省“產業面孔”的嬗變,浙江正從過去的制造中心,逐步向總部經濟中心、創意經濟中心、品牌發布中心、金融服務中心、研發中心、信息中心、資本中心跨越。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