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消息(報道組 朱躍軍 沈月豐)在全國首創“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武義縣白洋街道后陳村,前天再次成為眾多中央媒體注目的焦點。由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13家中央級媒體組成的新聞采訪團來到武義,深入采訪“后陳經驗”制度誕生過程、基本架構、運行機理、深化完善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的主要做法、主要成效等情況。省紀委常委張偉斌,市委書記徐止平,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陳擎蒼及武義縣領導陪同采訪。
中央新聞采訪團聽取了金華市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有關情況和武義縣深化完善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情況的介紹,深入武義縣白洋街道后陳村,與街道和村干部、村民座談采訪。中央電視臺等媒體還采訪了熟溪街道溪南經濟合作社、履坦鎮履三村等地干部群眾。
2004年6月18日,武義縣白洋街道后陳村的村民代表聚集在村委會會議室,選舉產生了全國第一個村務監督委員會。以一個機構、兩項制度為標志的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誕生。這一制度被稱為“后陳經驗”,實現了村務監督機制、體制上的重大創新突破。
我市推行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取得了明顯成效,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成為村干部廉潔自律的“防火墻”、改善干群關系的“潤滑劑”、新農村建設的“助推器”。去年,全市農村黨員干部違紀違法案件比2005年下降了18.84%,反映農村黨員干部的信訪數量下降幅度達38.61%。
《人民日報》等13家中央級媒體集體采訪
武義“后陳經驗”再次引起關注
2月22日下午,由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13家中央級媒體組成的新聞采訪團來到武義縣,對中國第一個“村務監督委員會”誕生地的該縣白洋街道后陳村進行了集體采訪。
本報訊(記者胡靈敏)聞名全國的武義“后陳經驗”再次引起中央級新聞媒體的關注。2月22日下午,由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13家中央級媒體組成的新聞采訪團來到武義縣,對中國第一個“村務監督委員會”誕生地的該縣白洋街道后陳村進行了集體采訪。
2004年6月18日,后陳村的村民代表聚集在村委會會議室,選舉產生了全國第一個村務監督委員會。以一個機構、兩項制度為框架的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誕生。這一制度被稱為“后陳經驗”,實現了村務監督機制、體制上的重大創新突破。這個村務監督委員會成立近7年來,對4000余張2405萬余元財務發票進行審核和公開,審核糾正不規范票據42筆,拒付不合理開支3.8萬元;另一方面,后陳村的年集體收入從每年20萬元提高到現在的260萬元,村民年終還可以拿到分紅,60歲以上的老人還享有養老金。后陳村實現了干部零違紀、村民零上訪、工程零投訴、不合規支出零入賬的“四零”現象。在后陳村試點基礎上,2004年9月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在武義全縣試行,到2005年5月底,結合農村村級組織換屆,該縣546個村(社區)全部推行了監委會制度。2005年,我市在全市推廣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到2009年7月,全市行政村全部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成為全省率先實現全面覆蓋的地市。
2005年10月,始發于后陳村的武義“村務監督委員會”入圍“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2007年6月,武義縣又獲得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協調小組授予“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創新獎”,習近平、趙洪祝等領導先后來到后陳村,對村務監督制度進行高度評價。2010年10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由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修訂通過,并頒布施行。這個法律明確規定:“村應當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或者其他形式的監督機構,負責村民民主理財,監督村務公開等制度的落實……”這樣標志著以法律的形式將村務監督委員會作為我國村級民主監督的一項重要制度固定下來。
多年來,武義縣十分重視、珍惜全國首創的村務監督委員會這一寶貴經驗,堅持嚴格按規章制度推行這一做法,扎實推行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近幾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各項支農、惠農、強農政策措施的不斷出臺,農村面臨著資源的整合、生產關系的重組和利益的再分配,各種矛盾和問題越來越復雜化、多元化。武義縣通過落實優化完善監委會成員選舉辦法,建立村級“說事室”等措施,以“四定二評一創”為抓手,促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規范運行,同時建立完善了周三服務日活動、鎮村干部四聯動創業機制建設等制度,優化了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的監督環境。村監委會成為村兩委與群眾之間溝通的橋梁。武義縣推行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取得了明顯成效。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