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6月17日訊 第二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于5月27-29日召開,僅僅過了兩天,全省“安居富民、定居興牧”建設示范工程現場會即在衢州援建的烏什縣“浙江衢州新村”召開,省援疆指揮部裘東耀指揮長、徐幸副指揮長帶領全省10個市的指揮長出席了現場會。這次現場會不僅彰顯了第二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繼續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優先位置”重要工作導向,也是對衢州援疆工作實現“意識超前、行動超前、成績超前”作出的充分肯定。
一、援疆規劃凸顯民生重點,“浙江衢州新村”應時而生。
第一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召開以來,衢州市委、市政府充分貫徹中央、省委關于對口援疆工作的指示精神,把編制好援疆規劃作為開展援疆工作行動指南。于2010年7月組織了16名成員組織規劃調研組進駐烏什縣開展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廣泛征集方方面面意見,多輪次多層面地與烏什縣方面進行銜接,精心編制《衢州市對口支援新疆烏什縣規劃實施方案》。《規劃》初步形成后,8月底衢州市委書記孫建國同志又親自帶隊赴烏什縣進行調研,就《規劃》方案與烏什縣進行進一步的對接,并提出了許多具體的指導性意見。由于調研深入,溝通及時,研討充分,規劃編制工作進展順暢,衢州成為最早完成市級對口支援規劃編制的市之一。《規劃》中民生項目占五年對口支援項目的三分之一強,資金量占對口支援資金的50%以上。
在開展規劃調研的同時,我們了解到,烏什縣全縣有牧民1098戶5570人,其中已定居538戶,未定居560戶,定居率尚不到50%,“定居興牧”任重而道遠。市援疆指揮部及時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個提前”的具體行動目標,根據省指揮部的部署和要求,積極籌劃提前實施了烏什縣阿哈雅鄉富民安居工程和烏什縣亞曼蘇衛生院改擴建兩個項目。其中衢州對口支援新疆烏什縣“安居富民、定居興牧”項目——阿合雅鄉18村“富民安居工程”,經市援疆指揮部匯報,省援疆指揮部和烏什縣委縣政府同意,決定把該村命名為“浙江衢州新村”。
“浙江衢州新村”的前身是阿合雅鄉21村、22村162戶1053名牧民,搬遷至阿合雅鄉18村牧民新村,規劃總用地面積約700畝,其中居民用地面積約190畝,公共工程占地面積約30.2畝,道路、綠化、耕地面積約479.8畝。每戶用地面積750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為80平方米。
二、新村建設著眼長遠規劃,“四高要求”打造邊陲新農村
2010年8月底,呂祖善省長來到在建中的“浙江衢州新村”實地調研指導阿合雅富民興牧工程,一位年長的牧民拉著呂省長的手流下了感激的淚水。這一幕也觸動了當時在場的衢州指揮部三位領導,加深了對中央對口支援新疆決策部署的理解,深刻領會到民生項目“安居”是根本,“富民”是目的,為此,市援疆指揮部提出了讓農牧民“搬得進、住得下、富得起”的目標要求,制定了“三步走”的新村建設規劃:
(一)以“四高要求”為目標,打造烏什新農村建設示范點。
衢州市援疆指揮部以“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高效益”為目標,充分利用“浙江衢州新村”作為提前實施項目的優勢,努力在對口援建中形成以點帶面的示范作用,最終的目的是要把“浙江衢州新村”打造成烏什乃至阿克蘇地區最靚麗的新農村。
該項目由浙江省發改委及阿克蘇地區發改委下達的計劃總投資886萬元,2010年完成投資486萬元,自8月中旬開工以來進展順利,至11月底,162戶庭院內擴建及配套都已完工。主要建設內容為改擴建牧民定居房162戶,每戶新增建筑面積30平方米,建筑總面積4860平方米,每戶配套建設廁所、暖圈、沼氣池、青貯窖、圍墻、大門等相關生活設施。
2011年,市援疆指揮部繼續對“浙江衢州新村”投入援助資金400萬元,計劃建設區內道路6.5公里,路燈70盞;建設村級組織陣地、村級衛生室500余平方米;配套建設自來水廠1座、變電所1處、公共廁所2座、垃圾轉運站2座,完成外墻粉刷及平屋頂改建坡屋頂工程,以及綠化和美化等工作,進一步改善農牧民居住環境。隨著工程進度的不段實施,戈壁灘上漸漸地形成了一座人居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新農村。
(二)以“庭院經濟”為試點,探索農牧民產業結構調整新思路。
烏什經濟是傳統農業經濟,一產比重高達42%,尤其是“浙江衢州新村”安居的162戶居民中,絕大多數為牧民,隨著過度放養,植被資源日益枯竭,牧民經濟收入已陷入了負增長的困境。指揮部領導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先后走訪鄉村干部和農牧民群眾,逐步形成了引導農牧民群眾“發展庭院”經濟的工作思路,結合“浙江衢州新村”村民原先的實際生產生活情況,以每戶農牧民擁有1.5畝面積的庭院為基礎,大力幫扶該村農牧民發展庭院內種養殖經濟。3月,衢州市援疆指揮部向該村免費發放了總價值19.44萬元的雞苗,共48600羽,戶均300羽,并聯系養殖技術專家,對農牧民進行了技術培訓,按照每只雞25元的經濟效益計算,每戶將實現增收7500元,全村增收121.5萬元。此外,在衢州援疆指揮部的指導幫助下,“浙江衢州新村”農牧民在1.5畝的庭院內種植了葡萄、核桃等果樹,以及蔬菜;在烏什開展的“扶貧周”活動中,市援疆指揮部全體干部人才主動參與、踴躍捐款,籌集1.5萬元愛心款,購買了7噸化肥,送到浙江衢州新村村民手中,以實際行動支持農牧民發展庭院內種養殖業。
(三)以“文化建設”為陣地,培養充滿活力的創業致富領路人。
“安居富民、定居興牧”工程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對當地群眾傳統觀念的改造,因地域經濟、文化、民族、語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給指揮部實施富民策略帶來了級大的阻力。在指揮部召開的“浙江衢州新村”黨員干部座談會上,到場的30余位黨員干部竟無一人懂漢語,思想交流異常困難。市援疆指揮部根據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實際情況,經過充分的調研,制定了一系列“傳、幫、帶”活動計劃。
1、強化村級班子建設,培養創業致富領路人。創新觀念、創業致富離不開村級班子的組織引導,為進一步激發該村黨員干部活力,把“浙江衢州新村”村級組織,建設成為具有開拓性、創新性和先進性的基層組織。指揮部與當地鄉黨委、政府協作,實施了三方面措施:一是為“浙江衢州新村”配備工作能力強、協調能力強、溝通能力強的駐村干部,以便更好地幫助村黨員干部落實上級決策部署;二是指揮部、鄉政府共同組織對村黨員干部進行培訓,“七一”前組織黨員干部外出考察,及時學習借簽現代化新農村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和發展模式;三是指揮部計劃組織村黨員干部赴內地進行交流,進一步開拓他們的視野,學習借鑒東部新農村建設的先進發展觀念。
2、開展黨組織結對活動,發揮基層黨組織“互幫互促”作用。加強“浙江衢州新村”的黨組織建設,是實現該村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指揮部黨支部主動與“浙江衢州新村”黨組織結對,通過這一系列“辦實事、送溫暖、獻愛心”活動,深入黨員干部家庭,充分調動和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幫助他們在農業結構調整中大膽嘗試,作好帶頭致富的榜樣。
3、開展各項評比競賽活動,樹精神文明建設新風尚。牧民群眾長期游牧的生活習慣,造成了他們在短時間內較難適應定居生活,導致新建的“浙江衢州新村”不同程度地存在“臟、亂、差”等現象,從而影響到“安居富民、定居興牧”政策的實施。為全面形成“浙江衢州新村”的發展活力,今年,市援疆指揮部著手組織在新村進行“文明庭院”、“五好家庭”競選評比等活動,向村民發放垃圾箱等衛生保潔用品,引導廣大農牧民轉變生活觀念,提高生活質量,切實打造在烏什縣具有帶動示范作用的新農村。
三、不斷鞏固“安居富民”成果,探索西部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
發展“庭院經濟”,是衢州援疆指揮部培育致富帶頭人,實現當地經濟內生發展的舉措之一。下一步,衢州援疆指揮部還將從多方面入手,不斷總結“浙江衢州新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試點的經驗成果,以此來確立整個烏什縣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方向。下一步,衢州援疆指揮部還將在繼續鞏固發展庭院經濟的同時,努力培養扶持內生發展的力量。今年將投入265萬元,支持孵化基地建設,大力支持當地雞苗孵化基地建設;其中,培養一批敢闖、敢拼的養雞戶,將推動庭院內養雞將向訂單養雞、合作社方向發展;引進了烏什縣海湖農產品有限公司,確保雞苗銷售,實現致富增收。此外還計劃發展當地養雞協會、合作社,形成烏什內生發展。把“浙江衢州新村”打造成村集體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新農村。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