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項國家專利
找不到“婆家”
69歲的朱明龍是義烏后宅街道馬踏石村一名普通的農民。生活清貧的他,對創造發明情有獨鐘,自從1985年發明“節能爐灶”獲好評后,一發而不可收拾,至今已擁有42項國家專利。
“發明其實并不難,怎樣把專利轉化成產品倒是一大難題。”上周六上午,朱明龍捧著厚厚一疊專利證書說,他深為發明專利找不到“婆家”而可惜。
【記者追蹤】
他從小愛鼓搗
被人戲稱“愛迪生”
朱明龍從小就愛搗鼓,不管是玩具、家具,看到哪里有缺陷,就有想改變它的沖動。讀書期間,他常被同學戲稱是義烏的“愛迪生”。
朱明龍說,他對物理特別有興趣,每次考試總名列前茅。高中畢業后,他應征入伍。退伍后,朱明龍回家務農。農閑之余,他開始鉆研起“節能爐灶”、“新型插秧機”等一些生產生活用品的改良設計。1985年4月1日,《專利法》頒布實施。朱明龍興沖沖地把自己設計的“節能爐灶”圖紙送到當時的義烏能源辦,開始為自己的設計申請國家專利。從此,他的發明熱情更是一發而不可收。
每年都有新發明
生活清貧樂此不疲
第一個專利獲批后,朱明龍信心大增。之后,他每年都會有一兩項新的“發明”問世。最近幾年,義烏對知識產權保護越來越重視,朱明龍的想法也越來越多,他設計的新產品圖案一款接一款。
為何不把自己的專利轉化成產品并投放市場?朱明龍說,年輕的時候,他也曾想辦廠生產新型的專利產品,但苦于無資金、場地。朱明龍和妻子至今仍住在只有54平方米的小平房里。朱明龍說,為申請國家專利,他不僅投入大量的精力,還花了大筆資金。有時,他不得不把妻子打工掙來的錢也拿出來,“光寄給國家專利局的專利申請費就有9萬多元”。雖然生活清貧,但鐘愛發明的朱明龍對申請專利樂此不疲。
朱明龍表示,他最大的愿望是將發明專利“嫁”給義烏企業。
“遠洋海難救生艙”
自認是最看好的專利
朱明龍設計的專利作品涉及很多領域。在眾多專利中,他最看好名叫“遠洋海難救生艙”的設計。“這是一種水上救生器材。”朱明龍說,現有的水上單人救生器材只有救生衣和救生圈,這兩種器材都須讓使用者的身體直接浸泡于水中。而他設計的救生艙,包括能阻擋水流涌入卻可讓空氣流通的防水罩,具有上聯下掛功能的裝甲救生圈和密封防進水的袖管、褲管、敞口防水套等三大主件,能讓使用者將整個身子藏在里面隔水漂浮,且其重心落在救生圈漂浮面以下1米多深的水中,極大地增強抗風浪顛簸性能。
“這項專利一旦投入生產,肯定會有不錯前景。”朱明龍說。
“來信要求購買專利的外地人很多。”朱明龍拿出裝在一個紙箱里的一大疊信件,有來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企業,也有來自寧波、溫州的省內廠家。但在5000元起價的專利出讓價面前,最終沒有人出手下單。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