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十一五”時期,是我市農村發展速度最快、村容村貌變化最大、農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這一切都實實在在體現在村莊變得越來越美,農民腰包越來越鼓上。
本報訊(記者嚴瑾漪)2月18日,我市召開全市農業和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在工業化和城市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
從2006年到2010年,我市投入大量資金支持農業和農村發展,產生了良好的效益。據統計,去年全市財政預算內資金用于“三農”金額94.43億元,比2005年增長262.5%;農林牧副漁業總產值170.6億元,比2005年增長22%。重要的是,農民收入也有了明顯增加,去年我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0201元,5年年均增長13.1%。我市還提出,爭取到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達到16400元以上。
過去的5年時間里,我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全面加快,糧食生產保持穩定,農業組織化程度穩步提升,三次產業聯動發展,農民增收門路不斷拓寬。農村發展環境全面優化,我市村莊整治、農房改造等各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每年都獲得全省村莊整治工作優勝獎,自2007年以來,連續三年獲得省新農村建設優秀獎,“水清、村綠、天藍”的美麗鄉村越來越多。農村公共事業全面進步,教育文化事業邁上新臺階,公共衛生也取得新進展。基層民主政治全面發展,目前全市99.4%的行政村完成了村級組織換屆選舉,一批政治素質好、事業心強的黨員干部進入了村級班子。
與此同時,我市一批創新工作、特色工作取得重要突破,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比如在全省率先推出村級水務員隊伍的新舉措,使農村村級涉水事務管理有了可靠保證。對農村宅基地集約利用的新模式探索有效解決了農房改造用地難題,在全國首創了農村歷史建筑保護新制度等等。
“十二五”期間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省提出提前全國五年時間,在“十二五”末期實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會,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要實現這個目標,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對于傳統農業大市的金華來說尤其如此。據測算,我市農村全面小康率已達到85.1%,高于全國30.7個百分點,但低于全省平均。對照全面小康目標,我市仍有較大差距。
我市已提出目標,“十二五”期間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到2015年全市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60萬畝、現代農業綜合區10個。加快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經濟。著力拓寬農村致富門路,完善農村社會服務體系。建設美麗鄉村是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到2015年全市70%的縣(市、區)要達到省美麗鄉村建設要求。加快中心鎮村建設,到2015年爭取建設235個中心村。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