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苗木、花卉40畝,蔬菜、油菜、水稻輪作105畝……讀者或許不會想到,這些農作物由一家養豬合作社精心耕作著。位于新塍鎮南洋村的馬家養豬合作社現有豬場5畝,只占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租用田地的3.3%,常年存欄生豬700頭,年出欄1000多頭,在秀洲區屬于中小規模養殖場。
“這家合作社基地遠離交通要道,周邊沒有居民居住,對生豬生態養殖及廢棄物循環利用提供了優越的地理位置。”據秀洲區畜牧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秀洲區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專項行動方案》,該合作社治污設施按照“兩分離五配套”要求建設,通過簡單的技術改造徹底實現了生豬養殖干濕分離、雨污分離,同時配套沼氣池、配套沼液池、配套干糞堆積棚、配套消納農田、配套后續服務,全面實現了排泄物資源化利用。
鋪設PVC暗管
徹底實現“兩分離”
“以前通過在豬舍周圍建溝,鋪蓋石棉瓦來進行雨污分離,每當下雨都會有雨水滲入溝內,流入沼液池。”馬家養豬合作社法人代表吳雙云告訴記者,由于鋪蓋的石棉瓦不是固定的,有時會圖方便將部分豬糞沖入溝內,無法真正達到干濕分離、雨污分離的目的,分離并不徹底,對環境造成污染。
如今,合作社通過簡單有效的設施改造,徹底實現了生豬養殖“兩分離”。“其實技術改造挺簡單,就是在每兩個豬圈之間開一個窨井口,通過鋪設PVC暗管將窨井口串聯,最后連通到300立方米的集污池。”吳雙云說鋪設PVC沒什么技術難關,但是效果卻很好,“因為PVC管埋在地下,所以雨水不會滲入,實現了雨污徹底分離。而如果不將豬圈中的糞便及時鏟出,就會堵塞PVC管,豬尿無法從豬圈內流出,從而實現豬糞、尿的干濕分離。”
農牧結合
排泄物資源化利用
在馬家養豬合作社里,苗木隨處可見。據了解,目前合作社豬場面積只占通過土地流轉租用田地的3.3%,其余土地都用作經濟苗木、農業作物的生產。
“農牧結合的方式不僅能增加合作社的經濟收益,而且農田可用于豬場排泄物的消納。”據吳雙云介紹,除了集污池中的液體定期抽出還田,豬圈里的干糞也會定時鏟出送至干糞堆積場,覆蓋上稻草等秸稈,經過15天左右的發酵后還田,實現干糞資源化利用。
“通過‘兩分離五配套’治污設施和農牧結合等途徑,可以實現生態循環利用,使養殖場的污染得到徹底治理,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同時,帶來了良好的能源和有機肥效益,促進生態良性循環,對全區中小規模養殖場排泄物的處理和有效利用極具示范推廣意義。”區畜牧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