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已荒漠化,大海撈魚如同撈針。為避免東海無魚,取締三無漁船,防止休漁期間非法捕撈勢在必行。
昨天上午,市“一打三整治”協調小組擴大會議在市政府召開,對取締三無漁船、加強休漁期管理進行了工作部署。
拆解三無漁船數全省第一
臺州素有山海城市的美譽,瀕臨東海,漁業資源豐富。靠海吃海,臺州從事漁業的百姓數量龐大。在近幾十年中,由于過度和無序捕撈,漁業資源瀕臨絕境。
因為從事捕魚行業的人群基數較大,臺州的三無漁船數量也驚人。
據相關數據統計,臺州涉漁三無漁船3834艘,總數居全省首位,其中12米以上的大型鋼制船占全市三無漁船的25%,而且三無漁船在休漁期也依舊下海捕撈。
為了保護海洋資源,從去年5月28日開始,全省部署“一打三整治”行動,對全省三無漁船進行整治,拆解成為取締的重要方式。
從去年5月28日至今,臺州共拆解涉漁三無船舶3335艘,數量居全省首位,查處涉漁非法案件620起,占全省總數的1/3。
全市共收繳各類禁用漁具12591張(頂、套),增殖放流大黃魚、曼氏無針烏賊、日本對蝦和貝類等各類海洋生物苗種達22465萬尾。
傳統漁民保障問題成突破口
雖然臺州“一打三整治”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是隨著海洋資源保護任務的深入,一些問題不可避免地浮出水面。
在三無漁船的背后其實是一群靠捕魚為生的漁民。大部分漁民是正規軍,但也有一部分漁民頂風作案。面臨海洋資源的枯竭,這些漁民將面臨轉業問題。
今年57歲的玉環漁民周運宏告訴記者,他繼承父業從事打漁行業,沒讀過幾年書,“如果不再打漁了,我不知道我能干什么。”一句話道出了很多漁民的心聲。
“我們漁民和農民不一樣,因為沒有土地等基本保障,生活沒有真正的踏實,如今生活成本越來越高,而海里的產出卻越來越少。”周運宏說。
在政府取締三無漁船后,這批“想轉業無門路”的漁民的生計成為問題。在會上,各縣(市、區)“一打三整治”的負責人不約而同都提到了這個問題。
漁民轉業的出路在哪
漁民轉業轉產問題的解決才能讓“一打三整治”的工作更進一步,這個觀點在會上形成了共識。
記者了解到,目前各相關部門對漁民轉業問題仍處在探索階段。會議討論提出,在海島附近區域規劃一個漁業區,優先租給那些需要轉業的漁民,讓漁民從傳統的捕魚業轉到養殖業上來,養一些海帶、蛤蜊等。
將漁民轉型到現代養殖業這個構思是否可行,還有待檢驗,但是可以為解決漁民轉業問題提供一條思路。漁民依然過著“靠海吃海”的生活,只不過從捕魚轉型到養殖。
另外,會上提出,要積極為轉業漁民爭取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創業補貼、小額擔保貸款等,引導漁民走上新的創業之路。
相關
禁漁期漢壽縣3000多漁民休漁不休業
眼下正是洞庭湖區春季禁漁期,漢壽縣3000多漁民休漁不休業,積極尋找增收途徑。
在滄港鎮筆家嘴村專業漁民楊春華的家中,記者看到,楊春華和家人正在忙著編織竹器品。
漁民楊春華:“織了4年多了,早上6點就起來了,一個月累計起來還是搞的千把塊錢。”
據了解,楊春華她們編織的竹器品是給益陽的一家企業,這種活不用出門就在家里做,不受場地和時間限制,計件工資,多勞多得。這讓村里很多婦女們既可以照管家務,又可以掙到錢,可謂是兩全其美。
滄港鎮筆家嘴村捕撈隊隊長周倉喜:“而今組里有73戶,接近300人口,禁漁期間,盡可能給他們了解一些用工的情況,比喻益陽的墊子廠,圍堤湖的蔬菜基地,藠頭廠,讓他們有事做,有收入。”
漢壽縣有專業捕撈漁民1047戶,3000多人。近年來,漢壽縣把解決好禁漁期間漁民的生產生活作為一項民生工程來抓。縣漁政部門和相關鄉鎮黨委、村(居委會)提前做好休漁漁民的調查登記,與當地小微企業等用工單位聯系,為漁民短期打工牽線搭橋。
據統計,目前禁漁期間全縣有2000多名漁民到附近蔬菜合作社、建筑企業等打短工,以接濟家庭開支。沒有找臨時工的漁民也沒閑著,他們在檢測機器、修理船只、修補網具,為開湖做好準備。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