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臺州繡衣廠昔日輝煌
經過多人的回憶和歷史資料比對,臺州繡衣廠的輝煌輪廓逐漸豐滿。
繡衣廠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52年,當年在政府支持下創辦“中國土產公司海門分公司繡花加工廠”。歷經30多年的歷史變遷,十余次更改廠名,1984年定名為“浙江省臺州繡衣廠”。至此,臺州繡衣廠躍居我國同行業榜首,成為全國抽紗刺繡重點企業;上海絲綢公司繡衣生產出口基地。
在繡衣廠鼎盛時期,廠外縫紉廠多達19家,為繡衣廠提供繡片加工的輔導站有13家,輔導站下設的各鄉、鎮、區工辦工藝品廠達60家,繡花人員近10萬人,繡衣年產量達到140萬件。臺州繡衣廠就像臺州刺繡的“黃埔軍校”,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優秀的繡花精英,并不斷培育出設計、抽紗、雕繡等各類人才,創作出一件又一件的曠世精品。
在一年多的建設、整理、反復修改下,臺州繡衣博物館于2014年底修繕完成。這座占地面積500余平方米的椒江區臺州繡衣博物館,記錄了雕繡起源、臺州繡衣廠演變過程、抽紗工藝制作流程等;繪制了臺州繡衣廠鼎盛時期的組織架構圖、繡衣廠歷任領導層一覽表、建廠以來銷售利潤產量明細表等;展示了繡衣廠創作的優秀獲獎作品、領導人接見臺州繡衣廠員工的珍貴照片、刺繡針法等各類歷史資料以及所獲榮譽。
“建設臺州繡衣博物館只是一個起點,我希望在我能力之內將博物館再擴建,將臺州刺繡的工藝過程與現代3D技術相結合,將臺州刺繡這門藝術更立體、直觀地呈現。”吳宏亮目前正與椒江科技局達成合作意向,有望在未來實施這些計劃。
傳承經典從孩童抓起
歷史若是陳列在博物館雖然有利于社會教育和學術研究,對于社會傳承卻只是紙上談兵。本身從事高檔刺繡內衣行業的吳宏亮深知,只有讓更多人了解刺繡工藝、學習刺繡工藝,這門技術才能不被歷史淘汰。
吳宏亮的這一想法與桔園小學不謀而合。去年下半年,借著全國各地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的契機,桔園小學向區教育局申請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機緣巧合下,吳宏亮與桔園小學達成共識,學校多次來蕓芝繡衣有限公司參觀,并在今年年初開設刺繡課程,由蕓芝繡衣的兩位資深繡工擔任刺繡師傅,每周三下午到桔園小學現場指導教學。
看起來有些枯燥的刺繡工藝,在老師和學生中間卻引起濃厚興趣。5月中旬,筆者來到桔園小學的刺繡課堂,看到古色古香的教室里擺放著七八張繡架,老師和學生們正在繡架上刺繡花朵。瓜子洞、葡萄粒、圓頭胖、煙筒胖……在兩位師傅的指導下,學生和老師們將臺州刺繡最基本的十余種針法學得有模有樣,有幾位學生和老師在短短一個多月就將花繡得栩栩如生,讓師傅們贊不絕口。
“我們場地有限,目前只在全校四、五年級段挑選30多位學生參加,但沒想到孩子們對傳統的刺繡工藝這么感興趣,不少沒能參加的同學都想來學習。”桔園小學負責該課程的徐寧洪老師介紹,接下來他們將對學生進行分期教學,讓更多學生參與,并編寫臺州刺繡教材,在全校進行推廣。
隨著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鑒賞品位的提升,手工刺繡服飾的市場正在膨脹。在傳統中創新,行業才能激發活力。吳宏亮表示,未來還將與臺州高校合作,將傳統的繡法與時尚元素相融合,設計出更符合當下年輕人審美的服飾,拓展它的生存空間。臺州刺繡的發展未來潛力無限。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