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與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
創新固然可以令一個企業成功并贏得財富 ,但是它的意義不僅限于此。在
本書的“引言’"中,德魯克剖析了創新及企業家是如何有效地創造了就業機會,
也創造了GDP,從而打破了蘇聯著名經濟學家康德拉杰耶夫的"經濟發展過程
必然出現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的論斷。在德魯克看來,是成千上萬企業家的創
新活動避免了經濟大衰退,而不是美國聯邦儲備局或者任何一國的政府。所
以,創新是唯一能造就一 個持續和健康發展的經濟( 使經濟不在發展過程
中"休克")的工具。
在本書的“結論”中,德魯克把創新引申到他一生最關注的主題-社會的健
康發展上。凡深入閱讀過德魯克著作的人都知道,他一貫把推動一個國家、一
個社會進步,同時又避免使用破壞性手段的希望,寄托在千千萬萬個有效運轉
的組織和它們的領導人身上,這些組織其實也包括了政府機構。
在“結論”中,他具體地提出了政府機構如何扮演“企業家的角色,以及進
行哪些方面的政策創新的建議。他的建議無疑切中要害。但是這最后一章最重
大的意義,并不是這些具體的建議,而是他關于創新才是令一個社會健康發
展的有效手段”的論斷。走筆至此,我不得不引|述他以下的精彩論述,雖然是
重復:“因為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不是對原有的一切'斬草除根’,而是以循序漸進
的方式,這次推出一個新產品,下次實施一項新政策,再下一-次就是改善公共
服務。其次,因為它們并沒有事先規劃,而是專注于每個機會和各種需求。再
次,是因為它們是試驗性的,如果它們沒有產生預期的和所需的結果,就會很
快消失。換言之,因為它們務實,而不教條;腳踏實地,而不好高騖遠。杰斐
遜希望每一代人通過革命實現的目標,其實均可以通過創新與企業家精神實
現。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是有目的、有方向和有控制地實現目標,根本不會引起
流血事件、內戰、集中營或經濟危機。“社會變革方面的創新”不會隨暴風雨來
臨,它們總是在徐徐微風之中悄然而至”。請注意,德魯克在這里是把通過強
權、戰爭、暴力、群眾運動和“革命”(20世紀最時髦的詞)這類試圖一次性簡
單化解決社會問題的方式,作為創新的對立面明確地予以否定的。
關于“自主創新"
中國在過去二十幾年的改革開放中,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隨著全球化和
加入WTO,中國也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有鑒于此,政府提出“自主創
新”的口號,希望中國的企業不再停留在引進和模仿國外的先進產品和技術
上,中國的企業要以自己獨創的科技產品,成為世界范圍內某些行業和領域中
的領導者和標準制定者。其用心是良好的,但這種提法卻值得商榷。
首先,創新從其本質而言都是自主的。創新者或者說企業家都是一些獨立
自主、不等待高層指令的人,他們因為接觸具體事件,隨機而發才能捕捉到創
新的機會,按照指令和規劃"去創新而能取得成果者稀少,即使取得所謂的“成
果”,所投入的資源也將是驚人的浪費。在書中德魯克批評了法國、德國和英
國向“高科技創業”傾斜的國策,說這是對創新(包括科技創新)的一種誤解
(我猜這也是為什么相對于美國,歐洲反而沒有出現創業型經濟的原因)。他
舉了法國投入巨資研發"協和"式飛機的例子,這種所謂創新’其實只是追求表
面風光的虛榮,其結果并沒有產生商業用途,也沒有增加就業機會,反而帶來
大筆財政赤字。
其次,創新必須把力量放在自己的長處上。在這一點上日本曾經做出很好
的示范。日本在20世紀后半葉崛起為世界第二大工業強國,并沒有走高科技
自主創新的道路,相反它的策略是創造性模仿”或企業家柔道”。日本在科技
方面沒有多少原創,而是在別人尤其是美國人的原創上加以改進,然后通過市
場創新去打敗原創者,從書中德魯克所舉的索尼和精工的例子即可見一斑。
在前邊已經提到,德魯克一貫強調, 沒有科技含量的社會創新或市場創
新比起科技創新,不但更容易發現機會,而且工作周期更短、效益更大;而基
于新知識,尤其是高科技方面的創新,時間跨度大、風險高、成功幾率小。不
錯,高科技創新一旦成功可以名利雙收,但是既然我們只為追求實效,就不應
該刻意規劃,也不應該引導國家和企業界把資源傾斜到“自主(科技)創新”這
一-方面。如果政府要引導,更重要的倒是出臺一些政策,去鼓勵形成一個中國
的“創業型經濟”-誠如德魯克所言: 沒有刀(創業型經濟),哪有刀刃(高
科技創新) ?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