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19年12月06日
信息來源:
可憐的越窮越貴:中國人的“偽幸福生活”
這個章節我想談一個比較有趣的題目,一個和每個人的生活都相關的題目,叫做泡沫經濟.最近你們看到了吧,到處都是泡沫,房地產泡沫、股市泡沫,如今大蒜也泡沫了,中國的物價存在太多的泡沫。
我給讀者舉個例子吧,1982年,我們去看電影《少林寺》的時候,票價是1毛錢,2007年《變形金剛》在北京上映時的票價是80元,25年翻了800倍。而在美國,一線的電影院《變形金剛》的票價折合人民幣后是54塊錢。其實很多香港人到了大陸去看電影,看到票價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香港的票價最貴也才50港元而已。如果在非尖峰時間去看,還有20港元到40港元的票價,我們大陸這邊的收入這么低,電影票的價格怎么可能這么高?簡直無法想象.在中國,像男學生要陪女朋友看個電影,那都是很奢侈的。這就叫什么?物價泡沫。以麥當勞為例,美國麥當勞價格跟中國差不多。天然氣呢?我們差不多一立方3.5元,跟美國也差不多。你發現沒有,這種低檔餐館的價格差不多,天然氣價格也差不多,可是電影這種東西就差很多。也就是說,吃的跟用的,這種大眾都要消費的東西,價錢都和美國差不多,但是只要不屬于大眾消費品的,中國的就一定比較貴。比如說長途電話費,如果從美國打過來的話,是一分鐘1毛錢,我們打過去的話,一分鐘就得8塊錢了,你看差多少?還有松下54寸等離子電視,相同款式,在中國賣40 939元,而在美國的價格就只有我們的四分之一,折合人民幣只有10 239元,你能想象得到嗎?這個數據我們都已經上網再三查驗過的,保證正確。
中國的房價收入比達到了發達國家的三至六倍,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在人均收入不及日本東京十分之一的情況下,房價已和東京不相上下,有些地區的房價收入比已超過30倍。蔬菜、肉蛋、糧食及食用油價格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物價問題成為了百姓關注的焦點。那么,物價問題到底是什么問題?所謂物價泡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們有些人就喜歡穿大牌的衣服,比如阿瑪尼,阿瑪尼的西服在我們中國差不多要3萬塊人民幣,但是在美國買的話,折算成人民幣卻只有15 000塊。汽油在中國是6.83元每升,在美國4.56元每升,也差了很多。寶馬Z4型的車子在中國要58.9萬元人民幣,在美國折換成人民幣才20萬元而已。另外諾基亞1661型的手機,讀者可能會覺得這個東西應該全世界都一樣吧,其實也不一樣,在中國買大概需要300美金,在美國買就只要85美金,差了近4倍。筆記本電腦呢?中國買一個筆記本6 000塊,在美國換算成人民幣只有3 406元,還不止這些呢。我再舉幾個例子,有個叫Samsonite的旅行包,翻譯成中文,我們叫它新秀麗,可能大家不一定知道新秀麗,這種包在美國買的話,一個大概是27美元,才是中國價格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我們買一個包都要比人家多花那么多錢。在美國,一件POLO的秋天穿的大衣29美元,Clark的涼鞋,美國牌子,23美元,看到這些數字,你是不是還以為美國經濟破產了、崩潰了?還是大甩賣?我也有這種感覺,不知道怎么回事了。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到美國洛杉磯一家叫小臺北的中餐館去吃飯,4個人點了很多菜,都是魚蝦螃蟹這些海鮮,一結賬,4個人才49美金,折合成人民幣大概是300多塊,每一道菜平均價格才7美金,像這種魚蝦蟹之類的海鮮,在我們中國吃的話,點錢頂多算個零頭。當然如果去那些特別小的店,就另當別論了,但在一般餐館我們的就肯定比美國的貴多了。還有我們經常喝的咖啡,在美國是1美元,也就是不到7塊錢人民幣。我們這邊,就是去一般的咖啡館、咖啡廳,一杯也大概要二三十塊人民幣對不對?似乎只有麥當勞這種一般社會大眾都吃的快餐,天然氣這種一般社會大眾都要用的產品,我們和美國的價格差不多之外,其他稍微上點檔次的東西,我們都比人家貴。為什么?
石油戰
酒吧在飯店一樓右側。從三層樓高的酒店大堂延伸出來的狹長空間內,木制地板折射出一種濕潤的茶褐色光暈,再.上成套的殖民地時代風格的木制桌椅,整個酒吧別有一番味道。
“您是秋月先生?”
坐在一張桌子旁的男人站起身來問道。這個男人大約35歲左右的年紀。從他身上已經可以看到中年發福的征兆,從額頭到頭頂的頭發已經半禿了。
中年男人自我介紹道:“我是陳久霖。”
兩人一邊握手,一邊互相打量著對方。
陳久霖的名片正面印著公司英文名——China Aviation Oil (Singapore) Corporation Limited。背面則是中文,印著“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陳久霖”。
“您是什么時候到新加.的?”
秋月淡淡地問道。對于獵食動物來說,輕松愜意地打發等待獵物出現的時光是它們一貫的做法。
“7月1號。公司的事終于開始上軌道了,現在正是大干一場的時候。”
陳久霖快速的把北京味兒英語切分成幾個間斷的單詞。
“似乎您也已經選好了能源交易員了。”
“嗯,這個……JP莫里森的名氣大家也都是知道的,但能不能請秋月先生說說您的情況?”陳久霖問道。
“我是1983年從日本大學畢業的,之后在住之江公司任職,金屬期貨交易員。”
陳久霖露出努力搜索記憶的表情。“這么說您是濱川的.下了?”
戴著圓圓眼鏡的秋月微笑著點點頭。
濱川泰男曾是住之江公司的明星交易員,他掌控著全球5%的銅交易市場,素有“5%先生”(銅先生)的美譽。可惜的是,由于錯誤判斷大盤趨勢,隨后一錯再錯,最終于去年6月份被發現已給公司造成了2852億的損失,現在成了刑事被告人。
“那么,目前貴公司是希望我們承擔關于套期保值及掉期交易的部分嗎?”秋月問道。
本文摘自[日]黑木亮的《石油戰(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