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大眾化全民參與的社交媒體以爆炸式的速度發展起來,面臨巨大壓力的人們對于一些自己的見解與訴求急于通過某種渠道表達出來,而這種無法了解到所發內容背后的作者的真實身份的自媒體迎合了人們的需求,從最初的博客再到人人、微博再到如今的微信,在這些自媒體的演變過程中也產生了一些“大V”“大號”的存在,這些人擁有數量眾多的粉絲,在自媒體上振臂一呼粉絲們群起響應。
在大眾的話語權遠遠落后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情況下,自媒體的生長環境更為優良。說到底,自媒體還是一種時代所形成的產物。
社交媒體的影響力是在增強還是減弱
以微博和微信為代表的自媒體社交平臺成了如今自媒體發展最為龐大的存在。一些貼吧、論壇等也在自媒體中扮演了部分角色,其中貼吧成為了一些網絡熱詞與新聞大事件的源頭,但是貼吧在嚴格意義上講只能算是一些愛好相同的人組成的興趣社群,稱不上是媒體。豆瓣等就更算不上媒體了。
過去幾年的微博是屬于它的全盛時代,許多有著大批粉絲的博主都獲得了相當高的收益。如今的微博利潤已經遠不如從前,大部分從事微博營銷的人員現在面臨著產品營銷效果和收入都陷入尷尬的境地。其實從本質上講,互聯網世界中非入口的產品一旦充斥著冗余的廣告信息就表示它已經迎來了自己的黃昏期。而入口的產品發生這種情況,在一段時間內只要入口的地位能夠保持下去,也不會使自身陷入困境。
微博就是非入口的產品,事實也證明了它在處于生命的暮年。但是作為網頁的入口的百度與作為移動端入口的微信,即使充斥著的大量的推廣信息和冗余的廣告宣傳,它們的人氣依然不減,用戶反而越來越多。
微信作為入口產品,其優勢并非是一些人認為的朋友圈、大號等,而是依靠信息即時通訊。通常情況下微信的訂閱號都會發布很多消息,打開訂閱號,看到那些一個接一個的紅色小角標你就非常了解了。信息量的冗余一直是困擾社交媒體的難題,到底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目前的幾大社交媒體也沒給出有效的辦法。
社交媒體出現信息冗余之后其影響力就會降低,雖然傳播能力仍舊十分強大,但是閱讀者會越來越忽視這些信息。如今的一些大號發出的文章傳播能力還是很強,但是閱讀者早就已經對這個大號每天所發類似的信息感到極度的視覺疲勞。
就目前看來,這些社交媒體中的自媒體的黃金時期已經結束,目前呈現下降的發展趨勢。
UGC媒體
自媒體在社交平臺展現出強大的活力外,還在兩類平臺自媒體也展示其滲透能力:一類是以虎嗅、36氪為代表的垂直類UGC媒體;一類是以百家、今日頭條為代表的自媒體平臺。
36氪圖片來源:36氪網站截圖
事實上把這兩類平臺稱做是半UGC平臺更為科學。一方面,這些平臺發布的文章會有專業的人員負責審稿,保持專業性;另一方面,這些平臺還有自己的編輯以及記者負責一些文章的寫作與素材的收集,畢竟他們還是要保證自己作為新聞媒體的本質。
如果你親身去這些媒體上去逛一圈就會發現它們基本不會出現信息冗余的情況,每天所更新的內容都是那些定量的篇幅。但是他們卻存在著另一個讓讀者所不能接受的問題——文章質量問題。這主要是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這些在這類媒體上投稿的從業者,通常是專業的寫手而不是他們所寫內容的專家,從其所寫的文章的跨度就可以很容易發現。試問,人類歷史上又有幾個人精通金融又精通歷史還精通互聯網甚至還精通醫療呢?
(2)提供稿件的人數有限再加上他們在所寫內容方面的專業性又有問題,長時間的積累往往這些媒體上的文章很難保證質量,甚至會出現一些最難以原諒的邏輯錯誤。
其實自媒體與UGC媒體之間存在著本質上的結構沖突:自媒體想要通過媒體平臺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贏得更多的讀者支持,因此它的文章就會只注重量往往忽視了質;自媒體平臺則是想依靠自媒體為其提供的稿件增加自己平臺的流量,就會出現一些明知文章有問題但為了流量而去硬著頭皮發布的低質量文章。
由于資金的缺乏并且沒有可以借鑒的模式,只能自己摸著手頭過河慢慢探索導致了媒體平臺缺乏足夠的激勵手段與引導措施。一些真正具備專業領域的真知灼見的人不會來到這些平臺上發文章,UGC媒體只能拿這些自媒體的稿件來發布。但歷史的經驗一直再告訴我們“高手在民間”,這就在結構上構成了難以調和的沖突。
許多的自媒體從業者沒有經過傳統媒體的技能培訓,也沒有相關行業縱深細化的專業研究。如今的社會對知識的要求已經朝著精細化的方向發展,“糊弄讀者”的模式的結局只能是等死。讀者面對層出不窮的海量平臺信息,自然會去選擇最為專業的內容去閱讀。
還有一些人錯誤地認為自媒體的爆炸式發展正是去中心化時代勝利的產物,但是他們可能忽略了一個事實:社會固有的屬性使得離散的人群與階層將繼續存在并且一直存在,中心也將永存,中心化在自媒體的沖擊下只不過就是轉換為泛中心化。
那么,自媒體的變革與突破點到底在什么地方,其未來到底該何去何從?
共享媒體時代的構建
借助支付寶向即時通訊領域的邁進來聊一聊共享媒體時代的問題,試問哪一個讀者不會想聽一聽微信的產品經理去談即時通訊的APP的發展問題,而是去任性的選擇聽那些上通互聯網下通智能機器人左通金融右通跨境電商中通醫療的自媒體人去高談闊論?
的確我們應該為Airbnb與Uber將我們帶進共享經濟時代而感到榮幸,能共享的不僅僅是房子與車子,一些觀點與思維同樣也可以實現共享。說到知識與思維的共享,難免會想到知乎,但是知乎在嚴格意義上講還是一個社區形態,不過總算是聊勝于無了。
當前的UGC媒體也是注冊用戶主導文章內容,但是這種形式不是真正的分享,一個真正的分享機制應該是:一些專業領域的人員利用自己的空閑時間發表一些對本領域內的見解和回答一些人的咨詢,并且他們可以收獲一部分回報。
之前別人跟你介紹自己的工作時,他們通常會說自己是做互聯網的,現在他們在介紹的時候一般會說自己是做互聯網教育的、互聯網金融的,等等。如今的行業的縱深已經細化到了很深的程度,從業者的人數幾乎是呈現幾何式增長,而共享的基礎就是服務提供方的數量與共享的完善的機制,現在前者已經解決如果后者也能實現,那么自媒體革命已經完成了一大半。
未來的共享媒體的形式應該是這樣的:絕大部分的見解與分析性質的內容由自由的專業領域的從業者來完成,少量的新聞性質的內容由平臺的編輯來完成,這些專業領域的作者將由一系列的獎勵機制獲得回報,這樣既解決了內容的數量要求,又可以通過一些專業的作者審核機制審核作者的背景,除掉那些“上通天文下曉地理”的“萬事通”。
文章摘抄于:《共享經濟:引爆新一輪顛覆性商業革命 》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