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4月29日
信息來源:
找到最適合你的表達類型 (2)
馬丁?路德?金是為偉大的演說家,他富有感情的演講可以讓25 萬人達到共鳴,與他同行,爭取種族利益而奮斗。并且在他的努力之下,美國政府當局終于承認了黑人在國內的正當權益。他因為這次偉大的演講和對反對種族歧視、爭取黑人自由的平等作出的巨大貢獻,在1964 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在1983 年美國簽署的一項法令中,規定了從1986 年起每年1 月的第3 個星期一為馬丁?路德?金日。
像馬丁?路德?金這樣把語言功效發揮到極致的人還有很多,他們通過熟練地掌握語言技巧,發表演說、講話可以獲得巨大的成功。
可是,難道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善于用語言獲得成功的演說家、語言大師嗎?這就是我在剛開始經常問同學們那兩個問題的原因。生活中很多的普通人,經常說話都是語無倫次,沒有重點,邏輯不順,在與別人交流了半天之后,發現別人仍然是以一種非常迷茫的眼神看著你,這時候,你會覺得你的語言具有溝通的作用嗎?
讓我再給大家分享一個例子:我的一個朋友大學的時候學的是中文專業,對文學的造詣算是比普通人深,可以說是精通四書五經,熟讀詩書。因此他總是覺得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要多展示自己的文學素養,在平日里說話都是文學氣息很足,時不時都是用文言文的方式來秀自己。可是,很多時候,我們一群朋友碰面聊天,然后總是聽不懂他要表達的是什么。只是因為是朋友,都互相比較了解,即使他說的話意思不明確,我們還是可以大致猜出他要表達什么。
可是,有一次,我們外出他卻鬧了一個非常大的笑話。我們6 個人一同在外出旅行的時候,碰到了難遇的大雨洪澇天氣,被困在山里的我們,在等待了兩天之后,終于被當地的村民發現,把我們救出了大山。我們在離別的時候,都紛紛向村民們表示感謝,都說:“非常感謝你們的幫助,把我們從受困中救了出來..”可是那位文學系的朋友卻說:“對于你們的幫助,我感同身受..”當然村民們并沒有多大的反應,在回來的路上,這位朋友說話時的一個小錯誤被我們當成了典范。至今,我的這位朋友還忘不了這次錯誤,并且在回來之后,他就開始好好反思自己說話,他的文學氣息不但沒能給他的語言加分,還給他與外界的交流帶來了不便。
當然,我的這位朋友說話完全可以表達清楚自己的意圖,交流也沒有任何問題,只是會不時犯下各種各樣的錯誤,可以說這種“文縐縐”的說話方式,并不適合他。
看了上面的分析,有的人就會問了:“你做了這么多的闡述,既說用語言表達很重要,又說其實沒那么重要,我們糊涂了,到底怎樣才能最好地溝通和交流呢?”
這個問題正是我要表達的重點所在,無論是用說話、手語、面部表情、身體語言、聲音還是其他的方式來表達、溝通感情,找到最適合你的表達方式才是關鍵。
嬰兒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哭聲、笑聲;聾啞人同樣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手語、身體語言、面部表情;馬丁?路德?金是成功的,因為他也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激情與無畏氣勢。
我今天所要分享的就是,無論采用什么樣的表達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就完全沒有問題,即便是語言障礙者,也可以在交流的過程中完全沒有障礙。相反,即便你語言能力很強,但是沒能在合適的時間采用最合適的表達方式,與你交流的人也同樣會不解你的意圖。在第七章,我們會詳細討論這個問題。
文章摘抄于:《演說——影響力 》作者:石淼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