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4月29日
信息來源:
培養思辨的頭腦 (1)
思辨能力是指思考辨析的能力,思考是指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辨析指對事物的情況、類別、事理的辨別分析。思辨能力是一種抽象的思維能力。
在這個信息爆炸、知識更新的社會中,我們必須獨立地面對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效地分析、判斷能力必不可少。
那些名垂青史的大家們,哪個不是邏輯清晰的思辨高手。眾所周知的莊子便是歷史上一位言談機智的人。
莊子,戰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家,與老子并稱“老莊”,雖然莊子的言論是在他生活的特殊社會時期所發表出來的,但是莊子的思想卻一直影響著世世代代的人們。
某日莊子與他的朋友在河邊觀看河里的游魚,莊子看得高興,便說真讓人羨慕啊,河里的游魚生活得那么快樂。
那位朋友非常不解地問:“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意思就是說,你又不是魚,怎么懂得魚的快樂呢?就是在指出莊子話語當中的不當之處。
莊子在聽到朋友的反問之后并沒有著急,而是慢慢地說:“子非吾,焉知我不知魚之樂?”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會感到魚的快樂呢?
從這段短小的對話中,我們就看得出莊子具有極強的思辨能力。
現在很多電視劇里面,講家庭矛盾的起點都是父母想要掌控孩子們的一生,總是覺得不想讓孩子們在那些自己經受過曲折的地方浪費時間,可是具有思辨能力的孩子們,總是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夢想來選擇自己的未來生活。
而我們也正如那些叛逆的小孩一樣,沒有人愿意生活在別人的掌控之中,活在別人的陰影之下,每個人想成為獨立的個體,那么在成為獨立的個體之前,具有邏輯性的獨立思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孫中山青年時期,從日本留學回國,在途經武昌的時候,經過湖廣總督張之洞的總督府,很勇敢地去拜見張之洞先生。
當然看門的人不會那么輕易地讓他進去,孫中山便給了看門人一張名片,上面寫著:“學者孫文求見之洞兄”。
當看門的人把名片交給張之洞后,張之洞了解到求見的只是一介書生,而自己這樣大的一品官員,不愿與孫文相見。于是便給孫文回復了一張紙條,回復的是:“持三字帖,見一品官,儒生妄想稱兄弟。”
看門人隨后就把這張紙條交給了孫中山,孫中山看到之后,毫無怒氣地回了個下聯: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亦可傲王侯。
文章摘抄于:《演說——影響力 》作者:石淼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