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6月01日
信息來源:
投資需要資本,但更需要“思想”(1)
在很多人看來,一個人想要做生意,需要的自然是資本,因為沒有資本作為基礎,一旦做了某項投資就會經常出現捉襟見肘的現象,那么生意經常會因此而面臨很多困難。但是在北大那些經濟學家看來,這種認識固然有著一定的道理,卻是十分偏頗的。因為無論是投資做什么,資本都是投資的本錢,但是它卻并不是最重要的。
北大經濟學家、世界銀行研究員鄒恒甫認為,這其中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如果一個人只要有資本就可以做投資的話,那么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出巨大的財富了,那就會像2007年到2008年間的中國股市,只要是你有膽量入市,哪怕是閉著眼睛去買上一只股票都會賺到錢的。
然而事實上在那兩年間,很多人只是賺到了一個短期的錢,也就是說,當時有超過一億中國人實際上只不過是做了一回過路財神,不僅有超過90%的人將當時自己因投資股市賺來的錢都在隨后出現的股市下山坡中將投資所得的利潤賠了回去,并且還將自己后來又因賺錢效應的出現而追加進去的投資也虧損掉了大半。因此鄒恒甫認為,錢固然是投資的本錢,但是關鍵還在于投資者如何去投資。
在北大財富課上,只要一談到投資的話題,那些北大的經濟學家就會談到一個人的投資“思想”問題,也就是人們常講的投資理念。但是在北大課堂教學中所講的投資理念,與通常中小投資者所講的投資理念有著一定的區別。眾所周知,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幾乎到了全面經濟的時代,無論是那些遍地開花的證券公司的迅猛發展,還是各個投資公司的出現,幾乎走在大街上到處可以收到關于投資類的宣傳單,包括購買新樓盤的傳單也被作為一種投資產品堂而皇之地出現了,甚至是在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各大銀行都設有了許多的專柜,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也相繼鋪天蓋地而來。
對此,金融學博士、北大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和創業投資研究中心副主任姚長輝表示,在金融證券投資領域,絕大多數的中小投資者們的投資理念都是看重短期利潤,比如股票或基金市場,投資者雖然經常講價值投資,但事實上他們所看重的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所謂價值投資,而都是一種與華爾街那些投資機構一樣的投機行為。在談到這一點時,姚長輝博士舉了個例子:
文章摘抄于:《北大財富課》 作者:金圣榮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