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6月12日
信息來源:
如何彌補企業浪費的"短板"
在當前這個微利時代,很多企業不惜花費巨資來培養自己的企業文化,節約型企業文化也是很多企業一直在努力培育的重點,可是真正能夠讓企業擁有節約精神的企業卻是少之又少。因此,很多企業家都非常著急,想方設法要彌補,力圖加長浪費這塊"短板"。
培養節約精神應該首先從態度開始。不論是做人還是做事,取得成功的一個必備因素就是心態--心態決定一切。企業管理層在培養節約的企業文化之時,必須從改變員工的心態開始,只有員工從心里意識到了節約對于企業的重要性,他們才能夠深刻意識到浪費對于企業的嚴重危害性,才能夠讓習慣浪費的員工轉變為習慣節約的員工。讓員工擁有節約心態的方法有以下三個。
第一,節約從認識開始,只有認識到浪費的危害性才能夠讓員工從心里認識到節約的重要性。讓員工意識到節約的重要,就必須讓員工認識到浪費的可怕。企業可以定期對企業資源的利用率進行計算,然后將計算結果公布出來,讓員工看到浪費使得企業蒙受的損失有多么驚人。
當員工為自己的浪費感到震驚的時候,心理上就開始改變,自然也就看到自己的浪費對自己薪資造成了多大的損失(前提是員工收入與企業利潤掛鉤)。
第二,進行榮辱教育。節儉的員工是企業的光榮,浪費的員工是企業的恥辱。自古以來,節約的人都是值得社會尊敬的,他們的節約行為被視為一種光榮,而浪費的人一直被社會唾棄,他們的浪費行為被視為一種恥辱。同樣,在企業中,節約的員工應該被尊重并得到相應的獎勵,因為他們為企業創造了利潤,而浪費的員工應該被唾棄并得到相應的懲罰,因為他們為企業帶來了損失。
所以,企業應該為員工樹立起節約的榮辱觀,讓員工感受到節約的光榮,并形成一個互相監督的氛圍,這樣那些不注意節約的員工自然而然就會培養出節約意識,從內心開始認識到節約的重要性。
第三,節約的心態來自于對企業的高度負責精神。節約的員工絕對是對企業高度負責的員工。節約的員工從內心深處熱愛著自己工作的企業,他們將企業看作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庭,他們認為自己的節約能夠讓企業變得更好,就像自己在家里的節約讓家庭變得更好一樣。
所以,不論是一滴水還是一度電,在他們看來那都是自己的財產,只有讓自己的財產不受損失,才能夠讓自己過上富裕的生活--企業效益良好,員工薪酬自然就比較優厚。因此,企業家們要想讓自己的企業擁有節儉精神,就必須給員工創造一種家的感覺,讓員工將企業當成自己的家,員工才能夠高度負責,樂于節儉。
文章摘抄于:《浪費的都是利潤》作者:汪中求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